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菊》
《忆菊》全文
清 / 许南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著意在篱东,芳魂几日空。

花容都寂寞心事朦胧

节晚人偏瘦,秋归梦未通。

多情情更误,无语西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芳魂(fāng hún)的意思:指已故的人的灵魂在世间依然存在,并且对活着的人有所影响。

归梦(guī mèng)的意思:指回忆过去的梦境或回忆往事。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朦胧(méng l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清,不够清晰明了。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心事(xīn shì)的意思:指内心的烦恼、忧虑或秘密的事情。

鉴赏

这首《忆菊》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在深秋时节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著意在篱东”,点明了菊花生长的位置,暗示着菊花虽身处幽静之地,却依然引人注目。接下来,“芳魂几日空”一句,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菊花以灵魂,表达了菊花在深秋凋零的无奈与凄凉。

“花容都寂寞,心事尚朦胧”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菊花的形象,不仅描绘了其外在的孤寂,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仿佛在诉说着无人倾听的心事。

“节晚人偏瘦,秋归梦未通”则将菊花与人的命运相联系,通过菊花的衰败映射出人生的沧桑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最后,“多情情更误,无语怼西风”两句,以菊花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情感纠葛的感慨。菊花虽然深情,但这份深情却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和痛苦,只能默默承受,对着无情的西风诉说心中的不平。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生百态,以及诗人对生命、情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许南英

许南英
朝代:清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台湾安平人,号蕴白,别号“窥园主人”和“留发头陀”。台湾安平,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许南英作为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手中的笔也时时捕捉时代的脉搏。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不寐

冬来不适意,况复雁南飞。

枕上空山叶,窗中明月晖。

一秋多在病,千里正思归。

不耐江南住,今年又授衣。

(0)

午日约赵景仁出郭景仁有辞因简

午日蒙恩泽,彤庭既醉归。

此时仍逸兴,相与及馀晖。

林壑闻多美,朋曹觉近稀。

如何草玄思,不暇览芳畿。

(0)

送李司训迁官永福

秋深行色淡相关,一片翔云况可攀。

鼎吕已增吾道重,岩廊曾得此身閒。

清真迥出风尘外,吏隐更存水石间。

十载莆阳无长物,逢人惟说八壶山。

(0)

落花·其一

花开长自掩柴扉,闻道春归却未归。

出洞暗随流水远,乘风高逐晓云飞。

馀香正喜临书幌,秀色还堪著綵衣。

病起逢春抛药裹,摩娑瘦骨近应肥。

(0)

题此峰诗卷

我爱乌山下,悠然一草堂。

此峰高不极,开户正相当。

玉柱撑元化,濛云雨八荒。

道情将野意,相对入冥茫。

(0)

萧道长质夫见顾奉别一诗

葵藿倾太阳,草莽共帝臣。

嗟予与夫子,各为东西人。

拔茅事明主,心迹两相亲。

峨峨冠危冠,脩脩拖长绅。

纠弹司纪宪,顶踵沐皇仁。

抚衷知感激,就列敢逡巡。

入台未十日,君疏耿前陈。

旁观咸缩颈,梗议一时伸。

效颦缄短章,排阍干紫宸。

狂谬自速辜,赫劳帝怒嗔。

狱户寒无春,阴阴昼旻旻。

揣分甘一死,奚能植躬身。

君时事营救,嗷嗷焦口唇。

罪重不可贳,末减充编民。

失势落九天,归耕瘴海滨。

结蓑学渔钓,买斧事蒸薪。

昨宵梦京国,辇路扬清尘。

君门邈九重,徒然愁我神。

抟风杀羽翮,欲进诚无因。

君今衔使命,前茅光八闽。

前日寄书来,此意良已勤。

遥遥双旆旌,早晚到城闉。

州民异礼数,服野方山巾。

公门不可入,此意将何申。

君复惠然来,舆马光四邻。

平生重意气,别久意弥真。

经济须贤达,迂愚甘隐沦。

努力各自爱,致远无缁磷。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