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道者无悲事,曾听巴猿向月啼。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悼 稚 唐 /顾 况 稚 子 比 来 骑 竹 马 ,犹 疑 只 在 屋 东 西 。莫 言 道 者 无 悲 事 ,曾 听 巴 猿 向 月 啼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来(bǐ lái)的意思:指一段时间以来,近来,最近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骑竹(qí zhú)的意思:指骑在竹马上,表示童年时期的友谊与纯真。
言道(yán dào)的意思:言道指言辞或言语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它强调说话的方式得体、言辞恰当,能够准确、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犹疑(yóu nǐ)的意思:指犹豫不决,心中难以决定。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只在(zhī zài)的意思:只存在于;只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情况下
竹马(zhú mǎ)的意思:竹马是指小孩子之间以竹子做成的马玩具,比喻童年时代的纯真友谊。
骑竹马(qí zhú mǎ)的意思:指儿童时期玩耍时骑在竹马上,比喻过去的时光或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 注释
- 稚子:小孩子。
比来:最近。
骑:骑着。
竹马:用竹子做的儿童玩具。
犹疑:还像。
只在:仅仅在。
屋东西:家里的东边和西边。
莫言:不要说。
道者:修行的人,指道士或僧人。
无悲事:没有悲伤的事情。
曾:曾经。
听:听到。
巴猿:四川的猿猴。
向月啼:向着月亮哭泣。
- 翻译
- 小孩子最近学会了骑竹马,还像以前一样在家里院落间玩耍。
别说我修行的人没有悲伤的事情,也曾听过四川的猿猴对着月亮哭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对现实世界的不解。"稚子比来骑竹马,犹疑只在屋东西"一句表达了孩子们用竹竿当做马骑,在屋内外玩耍,却仍然分不清室内外的界限,这反映出了他们对空间概念的模糊认知。这种无忧无虑的情景,常常让成人感到既亲切又有些许感伤,因为它提醒人们成长过程中所失去的纯真。
"莫言道者无悲事,曾听巴猿向月啼"一句则转换了语气,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孩子们模仿巴风(一种古代乐器)的声音向明月哭泣这一行为,隐喻着即便是孩子,也能感受到悲伤和不满的情绪。这也暗示着成长环境中的复杂性,即使是最无忧的稚子,在某些时候也能体会到生活中的苦涩。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儿童世界纯真而又脆弱的一种深切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作者顾况对于生命早期阶段的珍视和对成长过程中所面临挑战的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旴江谢正之
旴江天上银河冰,麻姑人间白玉京。
不生金珠不生玉,只生命代千人英。
前有泰伯后子固,后无来者前无古。
九州四海何同年,浓墨大字荐惠连。
君家春草池塘句,只今又见君著语。
袖中绣出诗一编,清新不减春草篇。
愿君努力古人事,再光麻姑与旴水。
题毕少董翻经图
宋生把卷读且指,李生把卷问奇字。
榻上坐著一老子,右手秉笔袒左臂。
春秋论语训传成未成,胸中有话颇欲告两生。
欲呼小白拉重耳,同讨犬戎尊帝京。
蚕妾不解事,两生未可语。
冬郎政儿痴,谁能复怜许。
翻经未了报归期,携书归来献玉墀。
胡沙满面无人识,回首两生斗南北。
送分宁主簿罗宏材秩满入京
要知诗客参江西,政似禅客参曹溪。
不到南华与脩水,于何传法更传衣。
吾家亲党子罗子,只今四海习凿齿。
花红玉白几百篇,塞破锦囊脱无底。
三年簿领脩水涯,夜半亲传双井芽。
定知诵向百僚上,不道长江与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