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言.香芸·其十六十二文》
《放言.香芸·其十六十二文》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天下兵甲,谁怜杨子云。

桃花古渡湘水天君

补阙勿忘柳,荣身焉用文。

人才多借面,练要香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兵甲(bīng jiǎ)的意思:指战士穿戴战甲,准备上战场。比喻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困难和挑战。

补阙(bǔ quē)的意思:修补遗漏的缺陷或不足

古渡(gǔ dù)的意思:古代的渡口,指古时的船只渡口。

练要(liàn yào)的意思:指刻苦练习,努力追求进步。

荣身(róng shēn)的意思:指得到荣誉或声誉,使自己受到尊重或受到重视。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天君(tiān jūn)的意思:指上天的主宰,也比喻权力极大的人或者组织。

湘水(xiāng shuǐ)的意思:指湖南的湘江水,比喻文采卓越的女子。

香芸(xiāng yún)的意思:形容文采或诗文的风格优美。

杨子(yáng zǐ)的意思:指相貌俊美的男子。

鉴赏

这首诗《放言·香芸(其十六)十二文》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天下皆兵甲,谁怜杨子云”,开篇即以“天下皆兵甲”描绘出战乱频仍的社会背景,紧接着以反问“谁怜杨子云”引出对文人命运的关切,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在动荡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孤独与无奈。

“桃花迷古渡,湘水吊天君”,这两句运用自然景物来营造氛围,桃花的迷离与古渡的荒凉,湘水的悠悠与对古代君王的凭吊,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画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补阙勿忘柳,荣身焉用文”,这里以“补阙勿忘柳”暗喻在艰难时局中,不应忘记那些曾经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强调了人情的重要性;“荣身焉用文”则表达了对文采是否能真正带来个人荣耀的反思,揭示了在复杂社会中的生存之道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才华。

“人才多借面,练要植香芸”,最后一联进一步探讨了人才与社会的关系,指出在社会中,人才往往需要借助各种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而真正的修养和能力,如同香芸般,需要内在的培养和积累。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对个人成长路径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人性以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酬秦子百泉之招人事羁滞颇兴延阻之叹五首·其一

暑阻虑难周,弦促调不缓。

风雩徒情叹,濯热为谁纂。

昨枉泉上期,结念在晨晚。

折花信延伫,欲往心莫展。

(0)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其二

洛阳红紫闹春光,五剧三条锦绣香。

跬步不诒今日愧,将军一语更难忘。

(0)

雨后独酌得王鹤坡秋夜不寐诗有感遂用其韵

忆昨震雷雨,势欲倾我床。

我床幸无恙,己复颓我墙。

羁人多怀思,异形同肺肠。

与君隔千里,远迩俱他乡。

霖晦动旬浃,何由觌天光。

晚酌西轩下,双鲤忽堕傍。

愿随飘风去,联坐举一觞。

川流正浩瀚,我舟不可方。

会合知几时,仰视云天苍。

还坐三叹息,孰云归路长。

(0)

送高文明绣衣事竣还朝

榷茶奉制抚边夷,一道澄清属有为。

豸角霜威秋肃肃,乌台月影夜离离。

及瓜有待催行色,折柳无端动别思。

关陇近来凋弊甚,封章好达圣明知。

(0)

惜花

一年春正好,莫放小车空。

绣幄笼晴日,雕阑怯晓风。

未能辞眼底,可忍污泥中。

百匝千回看,巡檐骇落红。

(0)

王世赏大参以途间诗六首索和次韵如左·其四祁阳

形影相随自不孤,观颐敢道口难糊。

度香桥外寒芒动,遥望文星落半途。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