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只物生,死亦只物□。
《诗·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超脱生死的态度,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本质。诗人首先提出“生亦只物生,死亦只物□”,将生命和死亡都视为自然现象,不带任何情感色彩,表现出对生死的客观看待。接着,“□□□相知,苦乐何处是?”一句,似乎在询问世间万物是否真的能相互理解,以及人生中的快乐与痛苦究竟在哪里,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唯见生人悲,未闻啼哭鬼。”这一句对比生者与死者的情感表达,指出人们往往只看到活着的人在悲伤,却未曾听到死去的人哭泣的声音,暗示了生死之间的某种隔阂,以及人们对死亡的无知或忽视。
最后,“以此好□量,未必生胜死。”诗人通过这个疑问,引导读者思考,用何种标准来衡量生命与死亡的价值,是否认为活着就一定比死亡更好。这不仅是对传统生死观的挑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生死哲学,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