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酬清静债,一岁五番来。
- 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尘事纷如扫”,以“尘事”喻指世俗的烦恼与杂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逃离之意。“纷如扫”则强调了这种烦恼如同尘埃一般,随时可能被清除,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净化的决心。
次句“僧窗对竹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僧人的窗户正对着翠绿的竹林,竹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宁静与生机。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僧人生活环境的清幽,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而纯净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欲酬清静债,一岁五番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清静生活的渴望。这里的“清静债”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债务,而是指诗人内心对于平静、清净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他希望每年能够有五次机会,去体验和感受这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生活状态。这既是对僧人生活方式的羡慕,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普遍心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凿温岭
黄山形势南如窝,四十馀里趋丹河。
年年七月八月雨,稻田瀰涨漫风波。
异时都水使者至,东开铁场分水势。
地绵力短功未成,尺一催归卒吞志。
旧画茫茫如弃井,百年遗恨如灰冷。
我来吊古更穷源,并水沿流至温岭。
岭之首尾少低昂,如衡称物锱铢强。
外即大海枕平麓,相去往往寻丈长。
天造地设巧乃尔,胡为弃此而取彼。
兴废成否抑有时,不独今非古皆是。
此来经营烦令君,便有异议争云云。
常情自古惮谋始,岂料疲秦终利秦。
挽赵处士
叩阍凛凛疏三通,归社萧萧酒一钟。
龙卧高阳呼不醒,鹏飞北海去无踪。
无年及见安车召,有子能荒大国封。
想见功名心未死,亦随江汉去朝宗。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