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溪岩杂咏·其四》
《溪岩杂咏·其四》全文
元 / 清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

绿蒲眠蓐软,白木枕头弯。

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

迢迢清夜梦,不肯人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木(bái mù)的意思:指木材的颜色白而无纹理,比喻人的品质朴实无华,没有才华或能力。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红日(hóng rì)的意思:指太阳升起的时候,代表光明和希望。

木枕(mù zhěn)的意思:指用木头做的枕头,比喻简朴的生活。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松月(sōng yuè)的意思:指松树下的明月,比喻高洁清雅的品质或高尚的人格。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掩关(yǎn guān)的意思:掩饰、隐藏真相

枕头(zhěn tou)的意思:准备好战斗,随时准备应对危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

首句“红日半衔山”,以“红日”与“半衔山”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即将黄昏的氛围,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着,“柴门便掩关”,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一扇关闭的柴门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足。

“绿蒲眠蓐软,白木枕头弯”两句,通过“绿蒲”与“白木”的对比,以及“眠”与“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蒲草柔软,仿佛是大地的温柔抚慰;白木枕头的弯曲,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放松与舒适。

“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神秘的氛围。松月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某种超然的存在或力量,而“溪云出未还”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循环不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蕴含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

最后,“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在清冷的夜晚,梦境似乎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桥梁,但又似乎不愿真正踏入尘世,流露出一种超脱与孤独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超脱的情感。

作者介绍

清珙
朝代:元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猜你喜欢

有感十二首甲午·其二

海外孤悬一弹丸,百年圣泽自衣冠。

突惊瀛岛更尘劫,真见金人泣露盘。

技尽娲皇天莫补,冤沉精卫海难乾。

可怜剩水残山地,父老犹思撼岳难。

(0)

沈石天花药盦和尚属题·其三

徐公铁笔写梅花,遗迹多留浙水涯。

此画曾陪诗县令,故应供养梵王家。

(0)

题唐人书十一面观自在念诵仪轨经·其一

世运滔滔感不禁,偶然失脚便浮沉。

儒门自有长生法,第一真传是养心。

(0)

题戴文节画扇

愈涩愈生笔愈灵,当年妙语我曾聆。

可怜十月江南景,一角残山分外青。

(0)

蓉洲王丈所藏宋拓小字仙坛记庚申之冬曾为题句蓉丈既卒其家请濒石杨公铭墓因以此拓赠之今藏其嗣吉南献叔处辛丑正月持以见示开卷怆然用前题诗韵

蓉丈书律守晋法,濒兄笔妙兼刚柔。

二公一质一通敏,我获师友同时求。

道光以来台阁体,峻拔竞尚柳与欧。

元和脚硬瘦金峭,更有北派浩莫收。

颜公此书信奇绝,蹙缩寻丈归寸璆。

不知巧工谁著手,黄仙鹤辈烦雕锼。

忆当春明庙市盛,金鱼换此珊瑚钩。

道州嘉善两题记,皆饮老坚锋芒遒。

馀年四十亦赓续,芜词颣句黄茅稠。

略如少陵拜杜宇,颇疑天实开龙湫。

呜呼,定陵北狩日,神京门户勤绸缪。

吾侪未暇论文史,时时北望云山愁。

中兴大政焕一变,干戈渐戢礼乐修。

如何客星犯帝座,又见华盖西南流。

乾坤苍莽倏卌载,故人零落俱千秋。

草堂人日客携示,墨痕依旧春云浮。

抚时怀旧百虑集,安能竟学忘机沤。

老夫浪语客莫笑,世论于今多谬悠。

(0)

题赵四体千文拓本

三体石经后,谁欤笔势雄。

人知铁门限,我羡水晶宫。

名集留长庆,遗书付小同。

青云无限路,拭目望飞鸿。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