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物(cóng wù)的意思:指从事物体中得到某种东西或效益。
鸡啼(jī tí)的意思:指黎明时分,鸡鸣声传遍大地,象征新的一天开始。
经营(jīng yíng)的意思:指管理、经营事物或从事商业活动。
连三(lián sān)的意思:连续三次
芒鞋(máng xié)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没有鞋子穿。
庞公(páng g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庞大宏伟,规模巨大。
起经(qǐ jīng)的意思:指开始阅读、学习经书。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宿雾(sù wù)的意思:指夜晚的雾气,比喻长时间不散的争论或争执。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迎日(yíng rì)的意思:迎接旭日,象征新的开始或希望。
昨非(zuó fēi)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再重要或有关。
- 鉴赏
这首诗《閒居言志》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心境与感悟。
首联“老著芒鞋犹健行,閒从物外起经营。”开篇即展现了一位年迈而精神矍铄的诗人,脚踏芒鞋,虽已年高却仍步履稳健地行走于世,从日常琐事中寻找乐趣与意义。这里的“物外”并非指超脱尘世,而是指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独特价值和乐趣。
颔联“土喧蚓唱连三月,春睡鸡啼过五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自然景象。蚯蚓在泥土中忙碌的声音与春天的生机相呼应,仿佛连绵不断,而鸡鸣声则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这两句通过声音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活力。
颈联“迎日捲帘收宿雾,趁雷寻笋掘山坑。”描述了诗人清晨迎接日出,卷起窗帘驱散夜间的雾气,以及趁着雷声寻找山中竹笋的情景。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尾联“昨非今是心方定,也学庞公不入城。”总结了诗人的心境与追求。面对过去的错误与现在的正确,他内心得到了安定。这里引用庞公(庞德公)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