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帛复熨帛,一日能几匹。
贫家莫叹熨帛劳,犹胜家贫无帛熨。
这首诗描绘了贫富对比下的生活辛劳,通过“熨帛”这一日常家务活动,展现了贫富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首句“熨帛复熨帛,一日能几匹”,以“熨帛”这一动作开篇,形象地展示了劳动者的日常劳作,暗示了一天内所能完成的工作量有限。接着,“一日能几匹”则直接点明了劳动成果的微薄,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贫家日短富日长,同是一般辛苦力。”这两句将贫富家庭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对比,指出尽管贫家的日子似乎更短,但两者都在承受着相似的辛勤劳动。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也强调了劳动的普遍性。
“贫家莫叹熨帛劳,犹胜家贫无帛熨。”最后两句则是对贫家人的劝慰,鼓励他们不要因熨烫衣物的劳苦而感到沮丧,因为至少他们还有衣物可熨,比起那些连衣物都没有的家庭来说,已经幸运得多。这不仅是对贫家人的安慰,也是对社会公正的一种呼吁,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劳苦生活,并思考如何改善他们的境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劳动人民的辛劳,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即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和满足感。
大火西流风影疾,昏雾荒荒没寒日。
纸立孤鹑宛欲飞,肯傍秋风啄残粒。
忆昔平原短草枯,群飞群逐镇相呼。
霜鹯野鹞满霄汉,匿影不敢窥平芜。
五陵裘马纷驰骤,间掷千金争一斗。
毛血易随黄金尽,可怜纨裤鹑衣后。
君不见汉家从来重养士,畴向疆场报恩死。
粤昔造清,匪人伊天。天女降思,长白闼门。
是生我祖,我弗敢名。乃继乃承,逮我元孙。
元孙累叶,维祖之思。我西云来,我心东依。
历兹故土,仰溯始谋。皇涧过涧,缔此丕基。
于赫太祖,肇命兴京。哈达辉发,数渝厥盟。
如龙田见,有虎风生。戎甲十三,王业以兴。
爰度爰迁,拓此沈阳。方城周池,太室明堂。
不宁不灵,匪居匪康。事异放桀,何心底商。
丕承太宗,允扬前烈。倬彼松山,明戈耀雪。
以寡敌众,杵漂流血。惜无故老,为余详说。
余来故邦,瞻仰桥山。慰我追思,梦寐之间。
崇政清宁,载启南轩。华而不侈,巩哉孔安。
维我祖宗,钦天敬神。执豕酌匏,咸秩无文。
帷幔再张,樽俎重陈。弗渝弗替,遵我先民。
先民宅兹,载色载笑。今我来思,圣日俯照。
爵我周亲,荩臣并召。亦有嘉宾,欢言同乐。
懿兹东土,允惟天府。土厚水深,周原膴膴。
南阳父老,于是道古。有登其歌,有升其舞。
我歌既奏,我舞亦陈。故家遗俗,曷敢弗因。
浑灏淳休,被于无垠。勿替引之,告我后人。
《乾隆八年秋朕奉皇太后恭谒祖陵还至盛京受朝锡宴夫汉高过沛而歌大风情至斯动直已陈德况予小子觐扬光烈能无言之不足而长言之哉爰作世德舞辞十章章八句》【清·弘历】粤昔造清,匪人伊天。天女降思,长白闼门。是生我祖,我弗敢名。乃继乃承,逮我元孙。元孙累叶,维祖之思。我西云来,我心东依。历兹故土,仰溯始谋。皇涧过涧,缔此丕基。于赫太祖,肇命兴京。哈达辉发,数渝厥盟。如龙田见,有虎风生。戎甲十三,王业以兴。爰度爰迁,拓此沈阳。方城周池,太室明堂。不宁不灵,匪居匪康。事异放桀,何心底商。丕承太宗,允扬前烈。倬彼松山,明戈耀雪。以寡敌众,杵漂流血。惜无故老,为余详说。余来故邦,瞻仰桥山。慰我追思,梦寐之间。崇政清宁,载启南轩。华而不侈,巩哉孔安。维我祖宗,钦天敬神。执豕酌匏,咸秩无文。帷幔再张,樽俎重陈。弗渝弗替,遵我先民。先民宅兹,载色载笑。今我来思,圣日俯照。爵我周亲,荩臣并召。亦有嘉宾,欢言同乐。懿兹东土,允惟天府。土厚水深,周原膴膴。南阳父老,于是道古。有登其歌,有升其舞。我歌既奏,我舞亦陈。故家遗俗,曷敢弗因。浑灏淳休,被于无垠。勿替引之,告我后人。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6567c681a28bfd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