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斋房春夕》
《斋房春夕》全文
明 / 杨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青云鹿苑焕景虹梁

燕坐诸天近,斋心五夜长。

尘埃徐孺榻,灯火公房

隐隐闻清漏,迢迢建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公房(gōng fáng)的意思:指官方提供的住房或公共住房。

虹梁(hóng liáng)的意思:比喻人才出众、杰出。

焕景(huàn jǐng)的意思:形容景色明亮、美丽的样子。

建章(jiàn zhāng)的意思:建立章法,制定条例。

鹿苑(lù yuàn)的意思:鹿苑是指鹿群聚集的园林,比喻人才聚集的地方。

青云(qīng yún)的意思:指人的前途或成就非凡,超越常人,得到高位或高官厚禄。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五夜(wǔ yè)的意思:连续五个晚上。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赞公(zàn gōng)的意思:赞美公正、公道正义。

斋心(zhāi xīn)的意思:指修养心性,慎独自省,追求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诸天(zhū tiān)的意思:指各种天空、天堂、天国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祥和的斋房春夕景象。"青云临鹿苑"暗示了环境的高雅与宁静,如同仙鹿栖息的园林。"焕景入虹梁"则通过彩虹般的桥梁映照出明亮的光线,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燕坐诸天近"描绘了斋房的神圣感,仿佛与天界相近,可以静静地冥想。"斋心五夜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虔诚和对修行的坚守,五个夜晚的斋戒显得尤为漫长。

"尘埃徐孺榻"暗示斋房的清洁与简朴,犹如徐孺子的床榻,远离尘世的纷扰。"灯火赞公房"则通过灯火的微光,赞美了斋房的神圣氛围。

最后两句"隐隐闻清漏,迢迢出建章"以漏壶的滴水声和建章宫的遥远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深沉,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斋房春夕的静谧与神圣,体现了作者杨慎对于修身养性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杨慎

杨慎
朝代:明   字:用修   号:升庵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生辰:1488~1559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猜你喜欢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其一

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

杞柳为杯棬,此岂真物性。

病夫背俗驰,梁甫时一咏。

奈何七尺躯,贵贱视赵孟。

(0)

宋都曹屡寄诗且督和答作此示之

古诗三千篇,删取财十一。

每读先再拜,若听清庙瑟。

诗降为楚骚,犹足中六律。

天未丧斯文,杜老乃独出。

陵迟至元白,固已可愤疾。

及观晚唐作,令人欲焚笔。

此风近复炽,隙穴始难窒。

淫哇解移人,往往丧妙质。

苦言告学者,切勿为所怵。

杭川必至海,为道当择术。

(0)

初到荣州

乱山缺处城楼呀,双旗萧萧晚吹笳。

烟深绿桂临绝壑,霜落残濑鸣寒沙。

废台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

铃斋下榻约僧话,松阴枕石放吏衙。

杯羹最珍慈竹笋,瓶水自养山姜花。

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

少年远游无百里,一饥能使行天涯。

岂惟惯见蓬婆雪,直恐遂泛星河槎。

故巢肯作儿女恋,异境会向乡闾誇。

一杯径醉帻自坠,灯下发影看鬖髿。

(0)

落魄

落魄东吴莫笑侬,今年要不负春风。

闲愁掷向乾坤外,永日移来歌吹中。

酒浪欲争湖水绿,花光却妒舞衫红。

公卿忧责如山重,肯信人间有放翁。

(0)

晨起自山园归书室

世事苦纷纷,村墟寂不闻。

穿林拾蝉蜕,隔浦数鸥群。

摇落初飘叶,高舂未散云。

归来书满眼,犹足肆吾勤。

(0)

送苏赵叟赴省试

关路谁非观国宾,此君肝胆独轮囷。

故家遗俗欲坠地,博士议郎方要人。

久矣扁舟弄江月,往哉骎马踏京尘。

敕中墨色如鸦湿,日待东归一笑新。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