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和鼎》
《李和鼎》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鵩鸟飞来庚子直,谪去日蚀辛卯年。

由来枉死贤才事,消长相持势自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ǐng
táng /

niǎofēiláigēngzhízhéshíxīnmǎonián

yóuláiwǎngxiáncáishìxiāochángxiāngchíshìr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相(zhǎng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外貌、相貌。

持势(chí shì)的意思:保持势头或势力,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去日(qù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已逝,不再回来。

日蚀(rì shí)的意思:指太阳被月亮遮住,形成阴影的现象,比喻权势盛极而衰败的过程。

贤才(xián cái)的意思:贤才指的是有才德的人,既有智慧才能,又有高尚的品德。

相持(xiāng chí)的意思:指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消长(xiāo zhǎng)的意思:消失和增长,指事物的变化、兴衰、盛衰等。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翻译
庚子年一只猫头鹰飞来,离开时正是辛卯年的日食。
自古以来,贤能之士常无辜死去,这样的悲剧循环往复,形势使然。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句,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开篇“鵩鸟飞来庚子直,谪去日蚀辛卯年”两句,用了天文学现象来比喻时事和命运的无常。鵩鸟(一种古籍中记载的异禽)飞来,庚子(农历纪年的一个组合)直接而来,可能隐喻着某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日蚀(日食)在辛卯年发生,则象征着宇宙秩序的暂时紊乱。这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不可预测性的感慨。

接下来的“由来枉死贤才事”一句,更深化了这种哲理。"由来"意味着自古以来,"枉死"则是指那些不应该发生的死亡,而"贤才"是对有才能或德行之人的称呼。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因时事变迁而早逝的贤才的哀叹和无奈。

最后,“消长相持势自然”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态度。“消长”指的是万物生长与衰败的过程,而“相持”则意味着互相制约,“势自然”则是顺应自然法则。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哲学思考,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和读者要接受生命中的起伏变化,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世事无常。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通过对宇宙现象的观察,抒写了个人对于命运和时间不可抗拒力量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和莘老城东斋祠·其二

天上春来今几时,园林已自足光辉。

桃心欲放轻红出,柳眼初分嫩绿归。

解冻暖风吹浩荡,养花新雨落霏微。

知君准拟多行乐,佳句何妨及绣衣。

(0)

兄弟约芝山共学未暇辱以诗督之因次元韵

弟兄相寄玉为音,洗尽尘埃一寸心。

欲以蚊虻看势利,能将珠璧现光阴。

雅游潇洒知难废,故约迟留惜未寻。

北望灵芝山在处,暮云回合碧沈沈。

(0)

送郭知章宰浮梁·其一

万室喁喁望已深,临流不敢重分襟。

闾阎早觉春风到,岩谷遥思昼日临。

制御古非无至策,爱调人自有良心。

笑言已得公才敏,侧耳风前听好音。

(0)

送子开侍郎出守徐州

彭城事事似南都,顷岁曾分刺史符。

吏治甚惭前有召,民谣更愧昔无襦。

最思凤沼凤凰集,还见雁池鸿雁孤。

万事我今无一乐,扁舟归梦满江湖。

(0)

途中久雨

我征徂西今复东,分明身世如飘蓬。

岁华便是百年半,日气恰当三伏中。

山谷无情频送雨,园林何事急招风。

浮生所遇皆知分,未用纷纷论色空。

(0)

吴园杂咏十九首·其十澡雪亭

尘土能污人,譬如衣匪浣。

窥临得清旷,其去已大半。

不必濯沧浪,神明自还观。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