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图》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钱 塘 潮 图 宋 /胡 仲 弓 轻 绡 淡 墨 天 冥 冥 ,眼 中 似 觉 封 西 兴 。银 山 大 浪 万 鼓 过 ,海 潮 逆 上 江 倒 行 。前 年 南 游 此 饯 别 ,亲 友 握 手 难 为 情 。酒 酣 拂 袂 不 忍 顾 ,欹 枕 仰 看 云 帆 轻 。平 生 当 迹 半 天 下 ,摇 毫 掉 舌 终 何 成 。并 州 故 乡 真 可 画 ,新 生 白 发 星 星 明 。
- 翻译
- 半幅吴地的细薄丝绸像波浪般堆积,打开书卷在晴朗的窗户下声音如雷鸣。
初次见到这幅画面,心中感到无比舒畅,想起去年中秋之夜观赏的大潮景象。
- 注释
- 吴缣:指产自吴地的精细丝绸。
浪如堆:形容丝绸堆积如波浪。
开卷:打开书卷。
晴窗:明亮的窗户。
殷地雷:形容声音响亮如同地雷轰鸣。
野人:这里指诗人自己,也可泛指普通人。
心目爽:心情舒畅。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夜潮来:夜晚的潮水涌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吴缣半幅浪如堆",以吴地的细薄丝绸比喻江面翻滚的潮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潮水的浩渺和澎湃。"开卷晴窗殷地雷",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潮声比作雷鸣,形容其声势惊人,如同晴天霹雳,震撼人心。"一见野人心目爽",表达了观赏者在看到这壮丽景色时内心的畅快与舒爽。最后两句"中秋曾看夜潮来",点明了观潮的时间是在中秋之夜,更增添了神秘与诗意。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钱塘潮的雄浑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之中。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