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咏五言五首·其四》
《杂咏五言五首·其四》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乾鹊送喜训狐鸣主灾。

龙随黄帝去,麟为素王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黄帝(huáng dì)的意思: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也泛指古代的帝王。

乾鹊(qián què)的意思:指事情发生的行动迅速而突然,往往不经过思考和准备。

鹊噪(què zào)的意思:鹊噪是指喧闹嘈杂的声音,也比喻无事生非,制造纷争。

送喜(sòng xǐ)的意思:送去喜庆之意,表示祝福和庆贺。

素王(sù wáng)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饰或加工的、原始的状态。

训狐(xùn hú)的意思:通过训练驯服狐狸,比喻通过耐心和智慧调教他人或克服困难。

翻译
喜鹊的叫声预示着好运来临,狐狸的鸣叫则可能带来灾难的预警。
龙跟随黄帝离去,象征着旧时代的结束,麒麟作为白色的王者到来,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启。
注释
乾鹊:喜鹊。
噪:叫。
送:带来。
喜:好运。
训狐:狐狸。
鸣:鸣叫。
主:预示。
灾:灾难。
龙: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皇权。
黄帝: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
去:离去。
麟:麒麟,吉祥的象征。
素王:白色的王者,比喻清白、高尚的统治者。
来:到来。
鉴赏

这段诗句出自北宋诗人刘克庄的《杂咏五言五首》之四,是一首五言绝句中的两句。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寓深远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

"乾鹊噪送喜"中,“乾鹊”指的是古代传说中会鸣叫报喜的鸟,以其声音来比喻吉庆之音。"训狐鸣主灾"则是通过“训狐”的形象,暗示着对邪恶力量的警醒和批判。

接下来的两句,“龙随黄帝去,麟为素王来”则充满了神话色彩。“龙”与“麟”都是吉祥的象征,分别代表着皇权的传承和圣君的降临。"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人文始祖,而"素王"则指的是理想中的圣明之主。这两句通过神话生物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领袖的向往以及对盛世美好的期待。

刘克庄作为宋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含蓄深邃,善于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和政治理念。此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将积极向上的祝愿与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梦华山

路入河潼喜著鞭,华山忽到帽裙边。

洗头盆上云生壁,腰带鞓前月满川。

丹灶故基谁复识,白驴遗迹但相传。

梦魂妄想君无笑,尚拟今生得地仙。

(0)

望霁

夜雨勿厌空阶声,天公欲作明朝晴。

明朝甲子最畏雨,榜舟入市闻古语。

今年雨旸俱及时,麦已入仓云四垂。

雨来不驶亦不迟,大点如菽细如丝。

徐徐云开见杲日,晚禾吹花早禾实。

但令有米送官仓,豆饭藜羹甘似蜜。

(0)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十首·其六

寓形百年中,如臂屈伸顷。

少壮几何时,已复堕衰境。

老人喜自洁,临涧漱绿净。

佛龛香事已,僧钵供煮饼。

山茶试芳嫩,野果荐甘冷。

不学万钱厨,长鱼取淮颍。

(0)

疾小愈纵笔作短章

治疾如治盗,要使复其常。

藉曰用戈矛,全之宁欲伤。

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

奈何一朝忿,直欲事欧攘。

欧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

华佗古神医,煎浣到肺肠。

取效虽卓荦,去死真毫芒。

君审欲除盗,惟当法龚黄。

抚摩倘有道,四境皆耕桑。

我亦以治疾,不减玉函方。

(0)

闻虏酋遁归漠北

幽州遗民款塞来,来者扶老携其孩。

共言单于远逃遁,一夕荆棘生燕台。

天威在上贼胆破,捧头鼠窜吁可哀。

妄期旧穴得孳育,不知天网方恢恢。

老上龙庭岂不远,汉兵一炬成飞灰。

陛下中兴天所命,筑坛授钺皆雄才。

煌煌九霄揭日月,浩浩万里行风雷。

虢山多兽可游猎,汝不请命何归哉。

(0)

闻虏乱次前辈韵

中原昔丧乱,豺虎厌人肉。

辇金输虏庭,耳目久习熟。

不知贪残性,搏噬何日足。

至今磊落人,泪尽以血续。

后生志抚薄,谁办新亭哭。

艺祖有圣谟,呜呼宁忍读。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