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文人倪瓒所作,以“绝句四首次九成韵(其四)”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首句“郯子论诗冀北空”,借用郯子论诗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深邃思考,似乎在探讨诗歌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如何通过文字捕捉和传达内心世界的意境。这里,“冀北空”可能暗喻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或是对诗歌艺术的某种超越性思考。
次句“晤言千里意常同”,则转而强调了心灵的沟通与共鸣。无论相隔千里的距离,人们的心灵总能找到相通之处,这种情感的交流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普遍性和共通性。
第三句“待晴紫陌堪萦手”,描绘了一幅晴朗天气中,漫步于紫色小径上的景象。这里的“紫陌”既可理解为特定的景致,也象征着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诗人期待在晴朗的日子里,能够亲手触摸到这份美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亲近。
最后一句“行咏山光水影中”,则是对前文景象的进一步深化。诗人不仅在行走中欣赏山光水影,更是在吟咏中将这份美景融入心灵,使得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相互交融,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心灵体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倪瓒对于自然美、人文精神以及个人情感与外在世界和谐统一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