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两峰堂》
《两峰堂》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两峰堂上两峰寒,不许人俗眼看

我觉秋晴林路稳,步回幽处叶声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许(bù xǔ)的意思:不允许,禁止

人俗(rén sú)的意思:指人情世故,世俗之事。

俗眼(sú yǎn)的意思:指世俗的眼光或常人的眼睛。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眼看(yǎn kàn)的意思:立刻;马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峰堂周围环境的清幽与高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林间小径的宁静与和谐。

首句“两峰堂上两峰寒”,以“两峰”为题眼,营造出一种孤高冷峻的氛围,仿佛两座山峰矗立于堂前,不仅在视觉上形成对称美,更寓意着堂内主人的超凡脱俗。这里的“寒”字,不仅仅是气候上的描述,更是情感上的投射,暗示着堂内主人内心的清冷与高洁。

次句“不许他人俗眼看”,直接点明了堂内主人对于外界世俗眼光的不屑与排斥,强调了其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独立性。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两峰堂及其主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境界。

第三句“我觉秋晴林路稳”,转而从诗人的主观感受出发,描绘了一幅秋日晴朗、林间小径平稳的画面。这里的“我觉”二字,表明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一句“步回幽处叶声乾”,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静谧与幽深。诗人漫步于幽静之处,耳边传来的是落叶落地的声音,这声音的“乾”字,既是对落叶干枯状态的描述,也是对环境寂静无声的侧面烘托。整句话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两峰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其对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秋雨兀坐王原庆携孙吉父菊花倡和见过有分遗之意次韵

五载杜门居海角,无复翻阶赋红药。

自怜荒径菊犹存,夕餐空待秋英落。

眼明喜见绿丛丛,始也抽苗今满握。

扶筇著意养孤芳,荆棘旁连细开斫。

天香入骨徐吐芬,中有秋风非外铄。

传闻南堂有佳种,愿过屠门思大嚼。

颇亦有意欲见之,此意未容儿辈觉。

乃知便许移芳根,不止园官供小摘。

要令寿客来骈肩,何用潭水求延年。

有时采之东篱边,不觉南山在眼前。

渊明千载幸同调,老我此际方悠然。

西风吹花日夜急,散金坐看开田田。

两诗先到衡门下,思向平台寻戏马。

从君九日去行乐,莫为登高泪盈把。

(0)

樊运使挽词·其一

妙龄便有老成风,孝友丹心天与通。

师友渊源得西洛,文章声价冠南宫。

固知夫子才难用,犹喜先生道不穷。

他日凤泉山下路,几人下马拜茔中。

(0)

鲁少卿挽词·其二

前辈风流泯,灵光独岿然。

指囷推甲族,跪履记丁年。

有子伤埋璧,惟翁亦蜕蝉。

功名虽已矣,千载尚遗编。

(0)

梁审计挽词·其二

寿夭固难问,吁嗟不忍言。

婴啼摧玉树,衰泪洒芳萱。

事契深群从,英才怆九原。

悲吟惭楚些,无地与招魂。

(0)

徐府君挽词

孺子人如玉,功名不在身。

死生齐物外,孝友笃天伦。

已有传家子,曾充观国宾。

他年芳五桂,伤不见灵椿。

(0)

送倪正父尚书守南徐·其三

几回去国向吴兴,出处虽高事不平。

兹以优恩临北固,不妨禁直寓西清。

羡君决去行何速,愧我求归计未成。

浙水东西又千里,壮怀堂上未忘情。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