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岂争鸡口,栖宁嫁雁夫。
北禽欺汝者,逐我莫愁孤。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郑方二君以生鹧鸪数双见贻赋诗答之》组诗中的第八首。诗中通过描绘对鹧鸪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由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悟。
首句“归使青娥见”,以“青娥”代指女子,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接着“知频唱鹧鸪”,点出鹧鸪的鸣叫声,通过“频唱”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鹧鸪的频繁啼叫,也暗含着诗人对这种声音的喜爱与共鸣。
“斑衣徭女似,香瘴越台无。”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徭女”的服饰比作“斑衣”,生动地描绘了她们的装扮;同时,通过“香瘴越台无”表达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远方或未知世界的遐想。
“食岂争鸡口,栖宁嫁雁夫。”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鹧鸪的观察,通过对比“鸡口”与“雁夫”,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束缚与羁绊的反感。
最后,“北禽欺汝者,逐我莫愁孤。”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定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但这种孤独并非绝望,而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理解,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