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淡或浓拖雨去,半舒半捲逆风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云 庵 宋 /释 原 妙 或 淡 或 浓 拖 雨 去 ,半 舒 半 卷 逆 风 来 。为 怜 途 路 无 栖 泊 ,却 把 柴 扉 永 夜 开 。
-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云庵僧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或淡或浓拖雨去",形象地写出了云彩在雨中时而稀疏时而浓厚的变化,仿佛在引领雨水离去。"半舒半捲逆风来",则展现了云朵在风中的动态,它们随风起伏,如同半展开又半卷起的画卷。诗人借此表达出对云彩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欣赏。
"为怜途路无栖泊",僧人似乎将云视为旅途中的旅伴,它们的存在给予他安慰,像是在关心那些无处停留的人。最后,"却把柴扉永夜开",诗人决定敞开庵门,让云彩随时进入,寓意着他对自然的接纳和生活的豁达。整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现出宋代禅宗诗歌的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其三园林
瞒过苍苔地。换一幅、辋川画景,灞陵诗意。
压断小桥来往路,四面白濛濛里。
算赖有、吟魂能记。
淡墨池塘鸦数点,写愁痕、绿减微波字。
水杨柳,暗黄洗。酒旗掣角楼门闭。
沁湖心、蹇驴瘦影,生涯如此。
落月银屏清欬远,料峭晓寒难避。
知道是、山中人起。
天外有天家住久,伴仙云、但纪寒花岁。
又吹到,笛声尾。
金缕曲三首·其三
说与天知道。问因甚、故人散雪,文人宿草。
此客居然求马骨,权当千金赋稿。
还怅望停云八表。
中有屋梁残月在,便零笺、没字都堪宝。
何况是,古时调。九州未恨交游少。
只怕对茫茫尘海,无端啼笑。
似此高歌同患难,元白真教压倒。
从过后思量忒好。
烽火关山如梦里,念生平、我亦悲而啸。
铅样泪,不能扫。
洞仙歌·其二
天将白雨,洗环妃红汗。万颗凉珠玉盘满。
看群仙、舞罢湿了霓裳,裙幅幅、都把青罗摺乱。
闲人卿与我,纵苦炎歊,忧旱无心赋云汉。
一笑听秋声,水叶风蒲,乾坤事、让他旋转。
祇四壁花围五湖舟,学范蠡夷光,姓名先换。
南浦.泊镇江,用黄仲则此题此韵
鱼龙何事破工夫,万里送愁来。
到此划然此去,海雪涌千堆。
绝不惊心佛鼓,被风涛赚得也成雷。
指江山金粉楼台。金碧都是劫余灰。
试解腰间紫竹,把鱼云蜑雨尽吹开。
一笑者般形胜,能费几朵才。
红煞夕阳悬北固,英雄不见使人哀。
趁今宵明月招邀,浮玉共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