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杨校书》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别 杨 校 书 唐 /王 建 从 军 秣 马 十 三 年 ,白 发 营 中 听 早 蝉 。故 作 老 丞 身 不 避 ,县 名 昭 应 管 山 泉 。
- 翻译
- 从军喂马度过了十三年,白发苍苍在军营中听着早蝉的鸣叫。
故意装作老丞却毫不躲避世事,管辖着名叫昭应的县,那里有山有泉。
- 注释
- 从军:参军,指在军队中服役。
秣马:喂马,准备战马,这里比喻为军中生活。
十三年:指长时间,不一定确数。
白发:形容年老。
营中:军营之中。
早蝉:清晨鸣叫的蝉,暗示时间早且环境静。
故作:故意表现得。
老丞:年老的官员,丞一般指辅助官吏。
身不避:不逃避职责或现实。
县名:指地名。
昭应:唐代县名,这里代指一个地方。
管山泉:管理着有山有水的地方,象征清闲的官职。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别杨校书》,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生活的无常感。
"从军秣马十三年,白发营中听早蝉。"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军旅生涯中的艰辛岁月,"十三年" 的长时间军旅生涯让诗人的头发变白,而今夜在军营之中听到蝉鸣,这种自然界的声响引起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故作老丞身不避,县名昭应管山泉。" 这两句则表明诗人在仕途上的磨难和自我安慰。在官场中如同老丞一般,不再畏惧任何事物,而是安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并以此自诩,县名昭应之地的山泉也似乎成为了诗人内心平静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个人经历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生活、友情和仕途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王司理之官南徐
南徐非古徐,或云古徐州。
乡来徐州牧,亦有大耳刘。
手携紫髯生,分踞很石筹。
不知何所筹,楚醪相献酬。
石无一日转,名有千年留。
石很不足道,人很宁弗瘳。
君掾南徐官,盍为南徐谋。
诚开金石坚,德举毫忽輶。
鄙薄久自化,强矫终当柔。
平反惟厥中,此外吾何求。
君家老卿月,威惠半九畴。
悠然豁斯道,付与诸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