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二日南归遇雪》
《八月二日南归遇雪》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人与沙头雁,南飞共此程。

捷凌初起势,喜和欲归声。

雪落单于垒,秋生上谷城。

梦中如识路,先慰倚门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初起(chū qǐ)的意思:刚开始形成或出现。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落单(luò dān)的意思:指在集体中与其他人或物分离,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

门情(mén qíng)的意思:指门第之间的亲密关系。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沙头(shā tóu)的意思:沙地的起伏。

倚门(yǐ mén)的意思:倚门指倚靠在门上,形容人懒散、无所事事或无所作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归途中遭遇大雪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首联“人与沙头雁,南飞共此程”,以雁群南迁与行人并行的景象开篇,寓意着旅途中人们与自然界的生物共同前行,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雁群的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迁徙,而人与雁的并行则体现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角色。

颔联“捷凌初起势,喜和欲归声”,描述了旅途中遇到大雪时的景象。初雪降临,仿佛是大自然的捷报,预示着新的开始。同时,雪落的声音也带来了归家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回归家乡的渴望和期待。

颈联“雪落单于垒,秋生上谷城”,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壮丽。单于垒和上谷城是古代边塞之地的象征,雪的覆盖让这些地方显得更加神秘和宁静。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蕴含了历史的厚重感。

尾联“梦中如识路,先慰倚门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也能辨认回家的路,这不仅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倚门情,即站在门前等待亲人归来的心情,这里寄托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归途中遭遇大雪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喜晴联句

苦雨晴何喜,喜于未雨时。

气收云物变,声乐鸟乌知。

蕙泛光风圃,兰开皎月池。

千峰分远近,九陌好追随。

白日开天路,玄阴卷地维。

馀清在林薄,新照入涟漪。

碧树凉先落,青芜湿更滋。

晒毛经浴鹤,曳尾出泥龟。

舞去商羊速,飞来野马迟。

柱边无润础,台上有游丝。

桥净行尘息,堤长禁柳垂。

宫城开睥睨,观阙丽罘罳。

洛水澄清镇,嵩烟展翠帷。

梁成虹乍见,市散蜃初移。

藉草风犹暖,攀条露已晞。

屋穿添碧瓦,墙缺召金锤。

迥彻来双目,昏烦去四支。

霞文晚焕烂,星影夕参差。

爽助门庭肃,寒摧草木衰。

黄乾向阳菊,红洗得霜梨。

假盖闲谁惜,弹弦燥更悲。

散蹄良马稳,炙背野人宜。

洞户晨晖入,空庭宿雾披。

推林出书目,倾笥上衣椸。

道路行非阻,轩车望可期。

无辞访圭窦,且愿见琼枝。

山阁蓬莱客,储宫羽翼师。

每优陪丽句,何暇觌英姿。

玩景方搔首,怀人尚敛眉。

因吟仲文什,高兴尽于斯。

(0)

赠皇甫六张十五李二十三宾客

昨日三川新罢守,今年四皓尽分司。

幸陪散秩闲居日,好是登山临水时。

家未苦贫常酝酒,身虽衰病尚吟诗。

龙门泉石香山月,早晚同游报一期。

(0)

酬郑二司录与李六郎中寒食日相过同宴见赠

偶因冷节会嘉宾,况是平生心所亲。

迎接须衿疏傅老,祗供莫笑阮家贫。

杯盘狼籍宜侵夜,风景阑珊欲过春。

相对喜欢还怅望,同年只有此三人。

(0)

唤笙歌

露坠萎花槿,风吹败叶荷。

老心欢乐少,秋眼感伤多。

芳岁今如此,衰翁可奈何。

犹应不如醉,试遣唤笙歌。

(0)

和梦得

纶阁沈沈无宠命,苏台籍籍有能声。

岂唯不得清文力,但恐空传冗吏名。

郎署回翔何水部,江湖留滞谢宣城。

所嗟非独君如此,自古才难共命争。

(0)

听琵琶妓弹略略

腕软拨头轻,新教略略成。

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

法向师边得,能从意上生。

莫欺江外手,别是一家声。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