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地方习俗中除夕之夜设置纸虎并焚烧以驱邪避灾的传统,以及对这一习俗的幽默解读。诗人通过“死虎犹能激毒龙”一句,巧妙地将纸虎与传说中的猛兽相联系,暗示其在人们心中的威慑力。接着,“精诚大府慰三农”表达了人们对这一仪式虔诚的信仰,认为它能够安抚天地,为农民带来丰收。
“海隅莫怪频驱鬼,厌煞迎神重季冬。”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习俗的目的,即驱除邪恶,迎接新年。诗人以“海隅”指代偏远之地,强调这一传统在台湾各地的普遍性,同时也表达了对频繁进行驱邪活动的理解和接受。
最后一句“女子偷折人家花枝谓异日可得佳婿”则引入了另一个风俗,即年轻女子在除夕夜偷折他人家的花枝,相信此举能为自己带来未来的幸福婚姻。诗人以“余名之曰窃花”表示对这一行为的认同,并将其与前文的驱邪仪式相提并论,展现了台湾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台湾地方独特的年节习俗,还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传达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壬子九月八日同范长倩朱君采董遐周西湖泛舟次遐周韵
花源神界敞,香海沃焦浮。
得似钟期赏,相将范蠡舟。
捲帘延远岫,催榜度飞楼。
有客恒冠鹖,诸君颇下鸥。
节逢青女候,人尽墨卿流。
梅屿宁回驾,渔庄可借筹。
调刁闻爽籁,欸乃间清讴。
繁露频摇笔,行云逐啭喉。
醁醽中圣趣,篱落野夫谋。
钟寂莲花土,灯疏杜若洲。
亦知秋凛在,多为夕佳留。
欲续龙山会,唯须秉烛游。
壬子春二月既望乘君子材拈余重游殳山遂燕陆景远氏来青堂与者丁一鹤董祖南景远父子及余季子翱一觞一咏不啻兰亭之会也酒半移尊公主墓侧而董海翁亦至子材遂大醉卧石上不能起命两童掖之登舟余与众客至东山兴尽而返目赋一首以纪其事云
老夫一月不见山,山癖无医殊未瘳。
野桃作花已烂熳,故人约我山中游。
日车出海风雨收,千岩万壑清如秋。
帝子何年上天去,黄鸟历历鸣相求。
来青堂上坐终日,饮酒况得公茔流。
金刀割鲜气颇壮,向日下地仍相留。
酒酣长歌动左右,诗成落笔蟠银钩。
平生快意在一适,放浪岂知公与侯。
玉台王母自千劫,海屋老人今几筹。
青春无价须秉烛,明朝花落令人愁。
《壬子春二月既望乘君子材拈余重游殳山遂燕陆景远氏来青堂与者丁一鹤董祖南景远父子及余季子翱一觞一咏不啻兰亭之会也酒半移尊公主墓侧而董海翁亦至子材遂大醉卧石上不能起命两童掖之登舟余与众客至东山兴尽而返目赋一首以纪其事云》【明·贝琼】老夫一月不见山,山癖无医殊未瘳。野桃作花已烂熳,故人约我山中游。日车出海风雨收,千岩万壑清如秋。帝子何年上天去,黄鸟历历鸣相求。来青堂上坐终日,饮酒况得公茔流。金刀割鲜气颇壮,向日下地仍相留。酒酣长歌动左右,诗成落笔蟠银钩。平生快意在一适,放浪岂知公与侯。玉台王母自千劫,海屋老人今几筹。青春无价须秉烛,明朝花落令人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6967c67d8ba2f08802.html
再次·其一
昔行湘江曲,万竹青琅玕。
低枝荫水石,高叶拂云端。
幸适心赏趣,宁辞行路难。
漓波渺万里,桂岭郁千盘。
风溪渡飒爽,云峤陟巑岏。
会意辄縻驾,放歌或濡翰。
形胜岂不美,但愧言词单。
朅来故山住,两见白露漙。
眷言怀魏阙,复此弹尘冠。
休文自多病,刘琨故少欢。
京国多贵游,闭门卧袁安。
赠君湘川竹,贻我握中兰。
兰流香气馥,竹凛清风寒。
贞素各自保,精衷讵能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