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林南峰》
《赠林南峰》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七言律诗

黄甲科名一时病夫何早闭斋闱。

洪钧子都如是,问我去来都不知。

人畏丹青自试,道能舒卷更何疑。

天机莫道难寻处,山峙川流我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病夫(bìng fū)的意思:指体弱多病的人,也用来比喻软弱无能的人。

川流(chuān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形势迅猛。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洪钧(hóng jūn)的意思:形容人才济济,众多雄杰。

黄甲(huáng jiǎ)的意思:指被黄色的甲胄所包裹的身体,比喻勇猛的战士或武装力量。

甲科(jiǎ kē)的意思:指第一名、第一等级,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在某方面的能力或成就非常突出。

科名(kē míng)的意思:科学家的名字,指代有才能和学问的人。

名重(míng zhòng)的意思:名声很重,声誉很高。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如是(rú shì)的意思:如此;正是这样。

舒卷(shū juàn)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轻松自在。

天机(tiān jī)的意思:指天意、天数、天道的机密。

我师(wǒ shī)的意思:指自己的老师或师长。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自试(zì shì)的意思:自己尝试,亲自实践

子都(zǐ dōu)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儿子都已经成年了,表示时间的流逝。

名重一时(míng zhòng yī shí)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有名望或受到极高的评价。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名为《赠林南峰》。诗中以“黄甲科名重一时”开篇,巧妙地将林南峰的才华与荣耀置于历史的辉煌背景之下,表达了对林南峰卓越成就的赞誉。然而,“病夫何早闭斋闱”一句,笔锋一转,透露出对林南峰因健康原因过早隐退的惋惜之情。

接着,“洪钧赋子都如是”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天地赋予人的才能比作洪钧之气,赞美林南峰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而“问我去来都不知”则暗示了林南峰的深邃和神秘,他的行踪和思想难以捉摸,充满了哲理意味。

“人畏丹青应自试”一句,借用了绘画的技艺来比喻人生的追求和自我挑战,鼓励林南峰在艺术或人生道路上勇于尝试,不畏困难。紧接着,“道能舒卷更何疑”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自由和豁达,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能保持平静和从容。

最后,“天机莫道难寻处,山峙川流尽我师”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学习态度。诗人认为,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巍峨的山岳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能给人以启示和教益。这不仅是对林南峰的勉励,也是对所有追求真理和智慧之人的共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林南峰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艺术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以及宇宙真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韦深道寄苕霅舟中六言五首·其三

韦郎无意剪白,次山亦漫为官。

要遣苕溪风雨,饱君笔下波澜。

(0)

谢曾同季示近作因以为赠

老色秋蒲晚,朱颜玉树春。

年方贾生妙,诗似庾郎新。

黄墓初倾盖,青墩欲买邻。

知君真似舅,笑我作陈人。

(0)

后二日又题一首

家在东湾古渡头,柴扉草阁枕寒流。

无人拟弹能言鸭,有眼那惊不下鸥。

月里踏歌何处社,樽中载酒几家游。

溪南溪北村村水,春雨春风日日愁。

(0)

再赋二首·其二

云暗千家雨,寒生两岸秋。

水翻波入户,人靓玉明楼。

山色遮愁眼,荷香满客舟。

水晶宫里梦,还作此生游。

(0)

河桥晚思三首·其二

雨后津桥饮断虹,暮林重噪一蝉风。

月来烟陇挂玉玦,云向碧天成峭峰。

(0)

雪后望文脊诸峰哦韦苏州门对寒流雪满山之句得两诗·其二

新来袅袅娉娉雪,犹在重重叠叠山。

莫作故时峰岭看,玉京今不是人间。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