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芦簟》
《芦簟》全文
宋 / 郭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炎方需此物,收蓄遍家家

致用桃竹劳工象牙

虽无花色丽,却见水纹斜。

展卧南窗下,萧然兴莫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iàn
sòng / guōyìn

yánfāngshōubiànjiājiā

zhìyòngtóngtáozhúláogōngxiàoxiàng

suīhuāquèjiànshuǐwénxié

zhǎnnánchuāngxiàxiāoránxīngjiā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劳工(láo gōng)的意思: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

南窗(nán chuāng)的意思:指官员、学者等在南窗下读书写字的场景,比喻勤奋好学,专心致志。

水纹(shuǐ wén)的意思:指水面上的波纹,比喻事物的变化或表面的痕迹。

桃竹(táo zhú)的意思:指两者相差悬殊或对比鲜明。

象牙(xiàng yá)的意思:指象牙制品,也可指珍贵的财物。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炎方(yán fāng)的意思:炎方是指火热的地方,也可引申为形势严峻、局势火爆的地方。

致用(zhì yòng)的意思:发挥最大的作用;充分运用

翻译
在炎热的地方需要这种东西,每家每户都广泛收藏。
它的用途如同桃木和竹子一样实用,劳动人民见到它会笑得像拥有象牙一样开心。
虽然没有鲜艳的花朵,但能看到水面反射出的美丽纹理。
把它铺展在南窗之下,让人感到无比悠闲,心情无法再好。
注释
炎方:炎热的地方。
需:需要。
此物:这种东西。
收蓄:收藏。
遍家家:每家每户。
致用:实际的用途。
同桃竹:像桃木和竹子一样。
劳工:劳动者。
笑象牙:笑得像拥有象牙一样开心。
花色丽:鲜艳的花朵。
水纹斜:水面反射的纹理。
展卧:展开并平躺。
南窗下:南窗边。
萧然:清闲的样子。
兴莫加:心情无法再好。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郭印的《芦簟》描绘了南方地区人们对于凉爽竹席的珍视和喜爱。"炎方需此物",点明了在炎热的气候中,芦苇编织的竹簟是必不可少的消暑之物。"收蓄遍家家",展现出这种竹席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储备。

"致用同桃竹",将芦簟与桃竹并提,强调其与桃木、竹子一样,都是实用的日常用品,而非奢侈之物。"劳工笑象牙",通过劳动者的欢笑,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简单却能带来舒适感的芦簟的满足和感激,相较于象牙等贵重材料,芦簟更贴近民生。

"虽无花色丽,却见水纹斜",描述了芦簟表面的自然纹理,虽然没有华丽的色彩,但其独特的水波纹路增添了美感。"展卧南窗下,萧然兴莫加",诗人想象着在南窗下展开竹簟,那份清凉与宁静让人的心情更加舒畅,无法再找到比这更惬意的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赞美了芦簟的实用价值和带来的生活乐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欣赏。

作者介绍

郭印
朝代:宋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猜你喜欢

盱眙县

每望盱眙县,常怀物外心。

烟霞城市里,鸡犬薜萝深。

飞舄云中鸟,鸣泉石上琴。

王乔如不远,薄暮欲相寻。

(0)

松陵道中

野阔烟凝树,湖深水近田。

丫鬟挑菜女,独橹卖鱼船。

鸟去青山外,帆收古驿前。

孤吟看北斗,恋阙竟忘眠。

(0)

蟋蟀

愁对灯前影,时闻床下声。

要知因物付,何用不平鸣。

断续许多意,凄凉无限情。

谁家急砧杵,海内已休兵。

(0)

城头乌示良夫

城头击柝边月低,啼乌绕树寒不栖。

天边明星白如日,空阶落叶风凄凄。

房帷静悄夜何永,青灯无眠照孤影。

蟏蛸在户人未还,关河十月衣裳单。

(0)

荅岱宗外舅

我有越纨素,一日再三洗。

褰裳过天津,见人且掩耳。

京洛正日中,美言如可市。

但恐谋生拙,飘零愧妻子。

(0)

送陈廷器归长乐

置酒新亭上,亲宾俨成行。

兰肴杂肥鲜,绮席罗琼浆。

顾兹缱绻情,乐饮各尽觞。

中筵忽不怿,援琴抚清商。

丝桐易为感,离思扰中肠。

骊歌首前涂,仆御促行装。

故乡渺何许,路绕川原长。

愿为晨风翼,送子东南翔。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