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劣不受凿,水归时碍行。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石 滩 明 /陈 束 石 劣 不 受 凿 ,水 归 时 碍 行 。却 令 无 竞 性 ,翻 作 不 平 鸣 。逆 折 声 犹 壮 ,崩 腾 色 自 明 。我 行 殊 昧 险 ,于 此 独 婴 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崩腾(bēng téng)的意思:形容声音或气势浩大,震撼人心。
不平(bù píng)的意思:指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或心理状态。
翻作(fān zuò)的意思:指改变或转变原来的状态或形式。
逆折(nì shé)的意思:指事情的发展出现了相反的转折情况。
我行(wǒ xíng)的意思:表示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
无竞(wú jìng)的意思:没有竞争,独一无二
行殊(xíng shū)的意思:指行为、品行等有很大差异,相差很远。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折声(shé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中断,不连续的样子。
自明(zì míng)的意思:自然明白,不需要解释或说明。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束的《石滩》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生动画面。诗中,他以石头和流水作为主要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动态美。"石劣不受凿",形象地写出了顽石坚硬不易雕琢的特点,暗示了其内在的坚韧性格;"水归时碍行",则描绘了水流在石滩上冲击,阻碍前行的情景。
然而,这些障碍并未让石头屈服,反而激发了它的"无竞性",即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它发出"不平鸣",声音虽逆折却依然壮烈。诗人通过"逆折声犹壮,崩腾色自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力量感,色彩鲜明地刻画了石滩的激流涌动。
最后,诗人以自我感受收尾,"我行殊昧险,于此独婴情",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被这石滩的景象所触动,深感其坚韧与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发了共鸣和情感投射。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