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晴煦远,徒欲奉尧觞。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测景(cè jǐng)的意思:测量风景,形容人对事物的感受、认识。
尘蒙(chén méng)的意思:形容尘土飞扬,视线模糊,朦胧不清。
春色(chūn sè)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绚丽。
翠辇(cuì niǎn)的意思:指皇帝乘坐的翠色华贵的马车。
帝里(dì lǐ)的意思:指皇帝的宫殿或宫廷。
红楼(hóng lóu)的意思:红楼是指华丽而豪华的宫殿或府邸,也用来比喻富丽堂皇的生活环境或场所。
佳气(jiā qì)的意思:指美好的气候或环境,也可用来形容好运或吉祥的气氛。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太液(tài yè)的意思:指天子的宫殿
温汤(wēn tāng)的意思:指温暖舒适的环境或氛围。
熙熙(xī xī)的意思:形容人多、热闹的样子。
杳霭(yǎo ǎi)的意思:形容天空或远方的景色模糊、朦胧。
跃鱼(yuè yú)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突然跳跃或突破困境,取得成功。
折杨(shé yáng)的意思:指砍伐杨树,比喻毁灭、摧毁。
紫禁(zǐ jìn)的意思:指皇宫的内廷,也用来比喻权力中心。
- 注释
- 杳霭:指春色朦胧而遥远的样子。
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泛指春天。
帝里: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折杨:折下柳枝,古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这里借指春日活动。
恨短:希望柳枝更长,寓意希望春日更久。
测景:测量日影,借指计算时间,这里指白昼变长。
忻长:欣喜于白天变得更长。
莺和:黄莺的叫声与音乐和谐。
红楼:泛指富丽的楼房,这里可能特指宫中建筑。
花连:花朵相连,形容花开之盛。
紫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而得名。
跃鱼:鱼儿跳跃,形容水面上生机勃勃的景象。
太液:太液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人工湖。
佳气:美好的气象,常用来形容帝王居所的祥瑞之气。
温汤:温泉。
飞珂:装饰在马车上的玉饰,随风作响。
尘蒙:被尘土覆盖。
翠辇:皇帝乘坐的翠绿色车辇,代指皇帝出行。
熙熙:形容热闹、和乐的样子。
晴煦:晴朗和煦的天气。
徒欲:只想,唯愿。
奉尧觞:以酒祭献给像尧一样贤明的君主,表达对君主的敬意。
- 翻译
- 春色在无边的朦胧中弥漫,首先从皇城开始绽放芬芳。
折下柳枝嫌它还不够长,测量日影已喜悦于白昼的增长。
黄莺和谐着红楼中的欢声笑语,花朵连接着紫禁城散发香气。
鱼儿在太液池中跳跃惊起波澜,美好的气息连接着温泉的暖意。
微风吹送着马饰的叮咚声响,尘土覆盖的翠绿车辇依然闪耀光芒。
和煦阳光照耀下的熙熙攘攘,只愿举杯共敬如尧般的圣明君王。
- 鉴赏
此诗描绘了长安城早春的美丽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情。
"杳霭三春色,先从帝里芳。"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早春景色图,以柔和的笔触描绘长安城中春意盎然的美丽。"杳霭"形容春日的微雨给大地带来的湿润与滋润,"三春"则是对春天第三个月份的称呼,即暮春时节。而"帝里"指的是京城长安,这里的"芳"不仅指花开,更有着皇都繁华、文明昌盛之意。
"折杨犹恨短,测景已忻长。"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时间流转的无奈。"折杨"是指春日里新生的柳枝,而"犹恨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难以永恒的惋惜之情;"测景已忻长"则是说虽然景色依旧,但诗人内心却已经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无常。
"莺和红楼乐,花连紫禁香。" 这两句诗将听觉与嗅觉的享受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繁华热闹的春日景象。"莺和"指的是燕子(即家燕)在屋檐下欢快的歌唱,而"红楼乐"则是说这些鸟鸣声与城中的音乐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欢乐氛围;"花连紫禁香"则形容着长安城中皇宫周边花开得如同地毯一样,散发出淡雅的香气。
"跃鱼惊太液,佳气接温汤。" 这两句诗展示了春天水生生物活力和自然界中的生命力。"跃鱼惊太液"描绘出鱼儿在清澈的湖泊中跳跃的景象,而"太液"指的是皇家园林内的池沼;"佳气接温汤"则是说春天的暖风吹拂着水面,与水中的温暖相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
"风送飞珂响,尘蒙翠辇光。" 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和视觉的描绘,展现了春日长安城中的一种繁忙与动态生活场景。" 风送飞珂响"形容着春风吹拂下马铃声飘扬,而"尘蒙翠辇光"则是说车轮滚滚,带起的尘土遮住了车辕上的装饰和光彩。
"熙熙晴煦远,徒欲奉尧觞。"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追思。"熙熙"形容春日和暖、舒适的气氛,而"晴煦远"则是说春天阳光温暖,照耀着远方;"徒欲奉尧觞"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古代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尧觞"指的是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酒具,借以表达诗人希望能够像古代那样享受美好的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长安城中的自然景色和市井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