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三月夜作》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同 李 三 月 夜 作 唐 /皇 甫 冉 霜 风 惊 度 雁 ,月 露 皓 疏 林 。处 处 砧 声 发 ,星 河 秋 夜 深 。
- 注释
- 霜风:寒冷的秋风。
雁:大雁。
月露:月光下的露水。
皓:明亮。
疏林:稀疏的树林。
处处:各处。
砧声:捣衣的声音(古人常用捣衣石捣布料,准备冬天御寒)。
发:发出。
星河:银河。
秋夜深:深秋的夜晚。
- 翻译
- 寒霜中的风惊动了南飞的大雁,
明亮的月光洒在稀疏的树林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景象,通过对自然之声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凄凉氛围的场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霜风惊度雁”、“月露皓疏林”等意象来营造一种清冷的秋夜气息。其中,“霜风”指的是秋天的寒风,它不仅带来了凉意,还惊起了大雁的飞行,给人以动感和季节之转换的深刻感觉。
“月露皓疏林”则是对月光下树林中露水闪耀景象的描写。“皓”字形容露水的洁白,“疏”字则表达了树林中枝叶稀疏,透过它们可以看到天空。这两句诗不仅形容了秋夜的清冷,也暗示了一种寂静和深远。
“处处砧声发”一句,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捕捉,强化了诗中的氛围。这里的“砧声”,很可能是指树木间因风吹动而发出的响声,或许也是其他自然界的声音,这些声音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一份秋意。
最后一句“星河秋夜深”则将时间和空间感推向高潮。“星河”指的是璀璨如织的星空,而“秋夜深”则强调了夜的深沉和秋天的特有氛围。这里,诗人通过对星辰和夜晚深度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辽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声音的运用,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秋天静谧夜晚的画面,并引发人们对自然界深远情感的共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