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则有泉,渴者俯之。燎之阳阳,寒者附之。
君子则高,吾则仰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我策我马寄王介甫(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君子的崇高敬仰之情。
首句“井则有泉,渴者俯之。”以井水为喻,说明真知灌注如同清泉,能够解渴救急。紧接着“燎之阳阳,寒者附之。”用火的温暖比喻知识和智慧的光辉,指出它能照亮心灵,驱散冷漠。
最后两句“君子则高,吾则仰之。”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才识卓越的人(即君子)的景仰之情。这里的“仰”不仅是身体上的仰望,更含有精神上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井水和火光的比喻,描绘了一种对知识与智慧、品德与才华的深刻认识和无限赞美之情。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高尚人物的敬慕,以及自我提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