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寻(bǎi xún)的意思:形容非常仔细地搜索或寻找。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沉吟(chén yín)的意思:沉思、凝思;静静地思考。
触热(chù rè)的意思:触动热情,激发热烈的反应或情感。
邓林(dèng lí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行为等具有迟钝、呆板的特点。
恶木(è mù)的意思:指邪恶的心灵或行为,比喻人的品行败坏或行为恶劣。
繁阴(fán yīn)的意思:指事物繁荣昌盛的状态
孤竹(gū zhú)的意思:形容孤独无依、独立自主。
轮囷(lún qūn)的意思:指人们合作共同劳动,互相帮助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
披襟(pī jīn)的意思:解开衣襟,露出胸怀。形容坦率、豪放、大度。
飘然(piāo rán)的意思:形容轻盈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散发(sàn fà)的意思:散发指事物散布出去,散发出来。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下马(xià mǎ)的意思:从马上下来,表示停下行动或放弃权力。
休息(xiū xī)的意思:停止工作或活动,放松身心,恢复体力。
炎赫(yán hè)的意思:形容光亮耀眼、炎热明亮。
隐映(yǐn yìng)的意思:隐藏在背后或表面之下,不容易察觉或发现。
远游(yuǎn yóu)的意思:远离家乡、远离熟悉的环境去旅行或游历。
志士(zhì shì)的意思:指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特指愿意为国家或社会事业奋斗的人。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浊世(zhuó shì)的意思:指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的时代。
- 注释
- 触热:炎热。
慵:懒。
志士:有志之人。
恶木:不受欢迎或贬义的树。
就:靠近。
繁阴:茂密的阴凉。
炎赫:酷热。
轮囷:弯曲的枝干。
百寻:极长。
蔽牛:能遮蔽牛。
隐映:隐约可见。
沉吟:深思。
浊世:污浊的世界。
孤竹:象征高洁之士。
邓林:古代传说中的大树群。
飘然:轻松自在。
散发:解开头发。
披襟:敞开衣襟。
- 翻译
- 在炎热中懒得休息,谁能理解志士的心愿。
既然被称作恶树,就不能靠近茂密的阴凉。
酷暑难耐在三伏天,枝干弯曲可达百尺。
即使是能遮蔽牛的树木,也只是隐约可见,让人停下马匹沉思。
在这污浊的世界里没有独立的翠竹,但中原之地却有大片的邓林。
我内心渴望远游,解开束缚,让头发披散,敞开胸怀。
-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作为志士的孤独与坚持。开篇"触热慵休息,谁知志士心"描绘出炎热夏日中,人们都在寻找阴凉之地,而志士的心却如同烈日般炽热,不为外界所动摇。"既名为恶木,不可就繁阴"则表明即使被世人称作不受欢迎的"恶木",也不愿意依附于复杂阴霾之中,暗示诗人坚守自己的独立与纯粹。
"炎赫当三伏,轮囷欲百寻"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酷热,诗人却有着超凡脱俗的追求,不满足于普通的生活。"蔽牛徒隐映,下马复沉吟"描写了诗人在炎热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坚持,即使是停歇时刻,也不忘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深思。
"浊世无孤竹,中原有邓林"则转向对当世的感慨,无真正的贤者,只有如邓林般的人物。"飘然远游兴,散发更披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在炎热中,也能保持着心灵的飞翔和舒展。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示了诗人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高洁情操,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无限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山中有一士
山中有一士,被服缝掖衣。
闭户弹鸣琴,唐虞藐与期。
尧舜去我久,思思当告谁。
自非公信清,遽言举世非。
蓬蔂出门行,曰与世推移。
推移得何有,颜仪日增厚。
孤桐无附枝,蓼心多苦时。
自言谐俗久,安知未相宜。
泥涂既中路,谁能脱尘羁。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