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问(bù wèn)的意思:不关心;不去询问。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羁愁(jī chóu)的意思:指因离乡背井、困于他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节物(jié wù)的意思:指节约使用物品,不浪费。
肯道(kěn dào)的意思:表示对某件事情的肯定和确认。
快意(kuài yì)的意思:快乐满意的心情。
民正(mín zhèng)的意思:指民众的意见或行为符合正义、公道。
泥沙(ní shā)的意思:指非常细小的颗粒物质。也用来比喻琐碎、微不足道的事物。
疲民(pí mín)的意思:指民众疲惫不堪,生活困苦。
问徒(wèn tú)的意思:向高人请教。指向有经验、有才能的人请教问题。
我自(wǒ zì)的意思:指自己主动做某事,不依赖他人或外界条件。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姓字(xìng zì)的意思:姓氏、名字。
意欲(yì yù)的意思:指有意向、有决心去做某件事情。
咨嗟(zī jiē)的意思:形容声音微弱,低声叹息。
醉态(zuì tài)的意思:形容人醉酒后的状态或表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食节期间,劳役之地的百姓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诗中通过一个醉酒男子的自述,反映了底层人民在繁重劳役中的疲惫与不满情绪。
首句“疲民正苦淘泥沙”,点明劳役之地的百姓正在辛苦地挖掘泥土,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接着,“彼何人兮怒且哗”一句,通过醉酒男子的愤怒和喧哗,展现了劳役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反抗意识。男子不仅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其醉态也流露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粗狂不肯道姓字,呼前醉态犹攲斜”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醉酒男子的形象,他的粗犷与不愿透露身份,以及醉后摇摇晃晃的姿态,都传递出一种不受束缚、敢于表达自我情感的态度。
“自言寒食身无事,快意欲嚼遑恤他”表明男子在寒食节这一天似乎感到身心暂时解脱,他渴望尽情享受,甚至不惜以咀嚼为乐,却并不关心他人感受,这反映了他对自由与快乐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漠视。
最后两句“羁愁我自感节物,遣去不问徒咨嗟”表达了诗人对男子情感的理解与同情。尽管男子在节日中寻求释放,但诗人意识到,这种短暂的解脱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真正的忧愁与束缚依然存在。诗人通过这一场景,反思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个体的困境,以及人们在面对压迫时的复杂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个醉酒男子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宋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劳动压迫下的痛苦、反抗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勉学诗·其十七
人生四海内,同作兄弟看。
一夫向隅泣,满座为无欢。
岂我无衣裳,念尔饥且寒。
岂我无粱肉,为尔不能飧。
群生本一原,有此恻隐端。
胡为自汨没,功利日相残。
辟如同母儿,给之豆与箪。
夺彼以与此,终非心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