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残日(cán rì)的意思:指日落时分,太阳已经快要下山,只剩下一丝残余的光芒。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高舂(gāo chōng)的意思:指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审视、看不起别人。
木末(mù mò)的意思:木末指木头的末梢,比喻事物的最后一点或最后的结果。
攀翻(pān fān)的意思:攀翻是指攀爬、爬升或攀登的动作,也可以用来形容迅速提升或超越。
秋深(qiū shēn)的意思:指秋天已经深入,天气转凉,秋意渐浓。
人意(rén yì)的意思:人们的意愿或心意。
深见(shēn jiàn)的意思:指见识深厚,洞察力强,对事物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霜风(shuāng fē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风。
濯锦(zhuó jǐn)的意思:洗涤锦缎,比喻洗去耻辱或玷污。
意思(yì sī)的意思:表示某事物的内在含义、深层含义或真正意义。
游龙(yóu l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在空中飞翔、自由自在地行动。
云归(yún guī)的意思:指云雾逐渐散去或消失。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岸边的美丽景象,以芙蓉花为中心,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情感体验。
首句“岸柳似衰容”,以柳树的衰败之态开篇,暗示季节的更迭,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高花忽数重”一句,通过描写高处的花朵,不仅突出了芙蓉花的高洁与繁盛,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红光与清露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芙蓉花在阳光下鲜艳夺目的美,又描绘了夜晚露水滋润下的宁静与清新,赋予了画面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统一。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芙蓉花的描绘,不仅强调了其在深秋时节的浓艳之美,还通过“攀翻木末”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探索与追求。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两句,将芙蓉花与江边的锦缎、游龙相比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芙蓉花独特魅力的赞叹。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描绘了芙蓉花在寒风中的姿态,以及云朵归隐的宁静场景,通过“惊裙溅”和“悄梦踪”这两个细节,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以霜风和残阳作为背景,不仅渲染了秋日的凄美,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理解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岸边芙蓉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坚韧,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