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荒(bīng huāng)的意思:指战乱时期兵员匮乏、物资短缺的情况。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分飞(fēn fēi)的意思:指分散飞行,形容群体或个人分别离开。
淮海(huái hǎi)的意思:淮海是指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地区,也可以引申为广阔的平原或辽阔的海洋。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上路(shàng lù)的意思:开始旅程或行动
四明(sì mí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捷,见识广博。
仙草(xiān cǎo)的意思:指仙人所用的草药,比喻非常珍贵的草药或特别的人才。
相寻(xiāng xún)的意思:相互寻找、相互追寻
应得(yīng de)的意思:指根据事实、道理或法律应当得到的报酬、待遇或惩罚。
直至(zhí zhì)的意思:一直到;一直达到某个时间或状态。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诸子(zhū zǐ)的意思:指各种学派或学说。
- 翻译
- 当年淮海战乱时,我们从此分离再无音讯。
我深知你带着孩子们离开,深入了四明山的深处。
你的衣物或许已编制成仙草般的朴素,想必你也与僧侣们共度艰辛。
秋风吹过溪边小路,我想你或许会来找我相见。
- 注释
- 淮海:指淮海战役发生的地区。
兵荒:战乱后的荒凉。
分飞:分离。
直至今:直到现在。
知:知道。
担:携带。
诸子:孩子们。
四明深:四明山深处。
衣必:衣物一定。
编仙草:编织得像仙草般简单。
僧应:僧侣们应该。
栗林:栗树林,代指艰苦的生活。
秋风:秋天的风。
溪上路:溪边的小路。
应得:可能会。
一相寻:彼此寻找。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和道法生活的情怀。开篇“淮海兵荒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战争与荒凉交织的历史场景,但随即转向“分飞直至今”,则是说这些往事如同鸟儿般飞散,留在当下的是一份悠长而深远的情感。
接着,“知担诸子出”表明诗人对世间纷争的看破与放下,而“却入四明深”则显示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决心。“四明”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对清净自然之处的一种概称。诗人的选择是一种精神上的逃离,追求一种更为超脱与纯粹的生存状态。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一句通过对服饰和居所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道法生活的向往。编织仙草为衣、与僧侣共享栗林,既是对物质生活自给自足的一种追求,也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最后,“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则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诗人期待着与知音的相遇。这里的“相寻”不仅是空间上的接近,更有精神层面的共鸣。在这条秋风中的溪边小路上,与志同道合之人的邂逅,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