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闺怨诗》
《秋闺怨诗》全文
南北朝 / 王僧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斜光隐西壁,暮雀上南枝

来秋扇屏,月出夜灯吹。

深心百际,遥泪非一垂。

徒劳辛苦,终言君不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际(bǎi jì)的意思:形容广泛、无边无际。

来秋(lái qiū)的意思:指事物到了秋天即将结束或衰败的状态。

南枝(nán zhī)的意思:指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人或事物。

秋扇(qiū shàn)的意思:指秋天的扇子,比喻虚有其表,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深心(shēn xīn)的意思:深切的关怀和关心。

徒劳(tú láo)的意思:白费力气,没有效果或成果。

辛苦(xīn kǔ)的意思:指劳累费力、辛辛苦苦的工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夜的独处情感,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哀怨和孤独。首句“斜光隐西壁”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光线透过屋内西边的墙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接着,“暮雀上南枝”描绘了黄昏时分,群鸟归巢于南枝的情景,这里“南枝”可能象征着远方或故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不舍。秋天的鸟儿往往象征着离别和孤寂。

“风来秋扇屏”则是写到了秋风中女子轻轻摇动屏风的情景,这里的“扇屏”既可以理解为实物,也可能是对心境的一种比喻,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寂寞。紧接着,“月出夜灯吹”描绘出了夜幕降临,月亮升起,而室内烛光被微风吹动的情景,这既写实又充满诗意,让人感到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氛围。

“深心起百际”表达了女子深沉的心绪,如同江河般流转,不可测量。随后,“遥泪非一垂”则直接抒发了她的哀伤之情,眼泪如溪流般不断涌出,是对内心痛苦的直白表达。

最后两句“徒劳妾辛苦,终言君不知”更是深化了诗人的怨恨之情。她辛勤地在家中维持生活,却始终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和关心。这不仅是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她在社会中的无力感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以及她们在封建礼教下的苦闷与无奈。

作者介绍
王僧孺

王僧孺
朝代:南北朝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郯人(即今江苏镇江人--因历史侨置在江南镇江设北地名为东海郯也就是南徐州)。出身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梁初官至御史中丞,后任南康王长史,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后半生颇不得志。
猜你喜欢

送李养田

绿波兼碧草,欲别怅凄凄。

夜雨洗山色,春风送马蹄。

我情同水远,人影入花迷。

门外余行迹,深深印雪泥。

(0)

新晴

斜照拂帘影,清风度槛微。

落红不忍扫,春色上罗衣。

沽酒出山市,卖花人未归。

回看芳草绿,蝴蝶满园飞。

(0)

题陶云汀中丞采石登楼图

信有豪情压九州,携樽来上谪仙楼。

摩天塔影云烟护,绕郭江声日夜流。

虹影遥分千里月,蟾光静抱一湖秋。

宾朋较似梁园盛,凭赛神仙聚十洲。

(0)

阮敬斋慎斋云庄招饮桑榆别业·其二

波影山光共一楼,西泠台榭亦清幽。

披图我有飘零感,孤负青山事客游。

(0)

将赴武昌舟次述怀

又逐西风事远游,烟波浩淼送轻舟。

行程早作归程计,今月谁知古月愁。

新涨水痕因久雨,微凉天气近中秋。

生憎银汉层霄隔,何处乘查问斗牛。

(0)

观黄淮交汇粮艘竞渡感而有作

黄河如山挟沙走,清淮雪浪殷雷吼。

白日风雨斗两龙,涛声五月清河口。

小舟飘忽若凫鹜,大船嵬㞦如山岳。

若鸦衔尾车接轴,北人腾笑南人哭。

突然一掷如破竹,粟米流脂膏鱼腹。

洪湖之水高于镇,淮堂铜柱剥落无。

灵光山河七十二流注,何汪洋,石塘二百里,域水以为殃。

风狂雨骤向昏黑,欲上不上船头裂,欲退不退船尾折。

千夫力尽指流血,一唱督护心断绝。

吾闻平江伯,经始资良策。

孤悬三千里,引漕济军国。

往者湖决十三堡,千里淮扬急如扫。

借黄济运非良图,广川往往遵长途。

海上巨鱼作人立,飓风骇浪迷方隅。

仓卒可一不可再,策非万全良可虞。

忆昔圣祖与神宗,翠华巡幸车书同。

赞牲沈璧礼数崇,敬天勤民亮天工。

天开引河辟洪濛,汴泗交流泾渭通。

浊河清济贯当中,万艘徐引洪涛风。

冯夷河伯来效忠,丰碑大书留禹功。

佐者靳张数钜公,蒸尝百世铭鼎钟。

河清作颂声摩空,千秋万岁歌年丰。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