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光隐西壁,暮雀上南枝。
风来秋扇屏,月出夜灯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夜的独处情感,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哀怨和孤独。首句“斜光隐西壁”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光线透过屋内西边的墙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接着,“暮雀上南枝”描绘了黄昏时分,群鸟归巢于南枝的情景,这里“南枝”可能象征着远方或故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不舍。秋天的鸟儿往往象征着离别和孤寂。
“风来秋扇屏”则是写到了秋风中女子轻轻摇动屏风的情景,这里的“扇屏”既可以理解为实物,也可能是对心境的一种比喻,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寂寞。紧接着,“月出夜灯吹”描绘出了夜幕降临,月亮升起,而室内烛光被微风吹动的情景,这既写实又充满诗意,让人感到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氛围。
“深心起百际”表达了女子深沉的心绪,如同江河般流转,不可测量。随后,“遥泪非一垂”则直接抒发了她的哀伤之情,眼泪如溪流般不断涌出,是对内心痛苦的直白表达。
最后两句“徒劳妾辛苦,终言君不知”更是深化了诗人的怨恨之情。她辛勤地在家中维持生活,却始终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和关心。这不仅是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她在社会中的无力感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以及她们在封建礼教下的苦闷与无奈。
黄河如山挟沙走,清淮雪浪殷雷吼。
白日风雨斗两龙,涛声五月清河口。
小舟飘忽若凫鹜,大船嵬㞦如山岳。
若鸦衔尾车接轴,北人腾笑南人哭。
突然一掷如破竹,粟米流脂膏鱼腹。
洪湖之水高于镇,淮堂铜柱剥落无。
灵光山河七十二流注,何汪洋,石塘二百里,域水以为殃。
风狂雨骤向昏黑,欲上不上船头裂,欲退不退船尾折。
千夫力尽指流血,一唱督护心断绝。
吾闻平江伯,经始资良策。
孤悬三千里,引漕济军国。
往者湖决十三堡,千里淮扬急如扫。
借黄济运非良图,广川往往遵长途。
海上巨鱼作人立,飓风骇浪迷方隅。
仓卒可一不可再,策非万全良可虞。
忆昔圣祖与神宗,翠华巡幸车书同。
赞牲沈璧礼数崇,敬天勤民亮天工。
天开引河辟洪濛,汴泗交流泾渭通。
浊河清济贯当中,万艘徐引洪涛风。
冯夷河伯来效忠,丰碑大书留禹功。
佐者靳张数钜公,蒸尝百世铭鼎钟。
河清作颂声摩空,千秋万岁歌年丰。
《观黄淮交汇粮艘竞渡感而有作》【清·吴以諴】黄河如山挟沙走,清淮雪浪殷雷吼。白日风雨斗两龙,涛声五月清河口。小舟飘忽若凫鹜,大船嵬㞦如山岳。若鸦衔尾车接轴,北人腾笑南人哭。突然一掷如破竹,粟米流脂膏鱼腹。洪湖之水高于镇,淮堂铜柱剥落无。灵光山河七十二流注,何汪洋,石塘二百里,域水以为殃。风狂雨骤向昏黑,欲上不上船头裂,欲退不退船尾折。千夫力尽指流血,一唱督护心断绝。吾闻平江伯,经始资良策。孤悬三千里,引漕济军国。往者湖决十三堡,千里淮扬急如扫。借黄济运非良图,广川往往遵长途。海上巨鱼作人立,飓风骇浪迷方隅。仓卒可一不可再,策非万全良可虞。忆昔圣祖与神宗,翠华巡幸车书同。赞牲沈璧礼数崇,敬天勤民亮天工。天开引河辟洪濛,汴泗交流泾渭通。浊河清济贯当中,万艘徐引洪涛风。冯夷河伯来效忠,丰碑大书留禹功。佐者靳张数钜公,蒸尝百世铭鼎钟。河清作颂声摩空,千秋万岁歌年丰。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5967c6c9c2abf9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