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京仲远次对制帅四川·其三》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花蹊(huā qī)的意思:指花坛中间的小径,也比喻狭窄的道路或困境。
贱子(jiàn zǐ)的意思:指品德低劣、卑鄙无耻的人。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鸣驺(míng zōu)的意思:指人才辈出、声名显赫。
求知(qiú zhī)的意思:渴望学习知识,追求知识的渴求。
山槛(shān kǎn)的意思:指山上的门槛,比喻过去的困难已经克服,即将获得成功。
水湄(shuǐ méi)的意思:形容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送别(sòng bié)的意思:离别时向别人送行,表示道别。
- 注释
- 贱子:指地位低微的人。
鸣驺:驾车的马匹或驾车的人。
水湄:水边。
闲肯顾:因为悠闲而愿意照顾。
佞:奉承、谄媚。
求知:寻求知识或赏识。
山槛:山间的亭子,常用来品茗或休息。
茗:茶。
花蹊:花径。
雨风:风雨天气。
别:离别。
悽断:悲凉、心碎。
- 翻译
- 又有谁来关心我这微贱之人,马车声常常在水边响起。
我之所以能得到关注,是因为我闲散而不主动求取,而非谄媚以求知识。
在山亭中,我静静地品茗,与友人漫步花径,谈笑间吟咏诗歌。
如今雨风相随,为我们的离别增添凄凉,湿润的旗帜更显离别的伤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送京仲远次对制帅四川(其三)》。张镈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贱子夫谁问,鸣驺屡水湄。自因闲肯顾,不是佞求知。"
这几句描绘出诗人与友人相处的平淡生活,他们并非因为外界的询问或世俗的名利而聚首,而是因为彼此的理解和欣赏。在闲适的时光中,两人的情谊得以深化。
"山槛清持茗,花蹊笑说诗。"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与友人在大自然中共同享受生命美好的场景。他们在山间品茶,于花前吟诵诗句,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雨风今送别,悽断湿旌旗。"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在阴雨连绵、风起的天气中,诗人为友人的远行感到悲伤,那濡湿的旌旗(古代用以标记军队或官府)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情怀与对友谊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