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涨横塘,舟维古柳旁。
醉蝶翻红药,疏蝉语绿杨。
入窗峰带润,望里渐苍苍。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静明园中的一隅景象。首先,"新水涨横塘,舟维古柳旁"两句,通过“新水”与“古柳”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新水的涌入,不仅带来了活力,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而古柳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
接着,“云山观动静,花木验农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云山的动态与花木的静态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也暗示了农事活动的有序进行。花木不仅装饰了园景,也是农事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醉蝶翻红药,疏蝉语绿杨”两句,则将画面的焦点转向了更为微观的生物世界。蝴蝶在红药花间翩翩起舞,仿佛沉醉于这春日的美景之中;而远处的蝉声,虽稀疏却充满了夏日的生机。这两句通过动植物的互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最后,“入窗峰带润,望里渐苍苍”两句,将视角从近景拉远至远景,描绘了山峰在湿润的空气中若隐若现,逐渐呈现出深邃的苍绿色调。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深度和广度,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无限延伸,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静明园中四季更迭、万物生长的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情趣。
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
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
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
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
道如皎日,丝毫不隔。人自迷之,转南为北。
寥寥千载,??百家。精罢力惫,言多道遐。
惟吾夫子,神交累圣。一念全德,千差尽正。
发古关键,推与人同。学焉得此,作圣之功。
浩乎无倪,体之甚迩。力扶斯文,仆而复起。
我瞻遗像,非没非存。传之后裔,愈久弥尊。
有功生民,不下神禹。非知道者,将谁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