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王 景 彝 学 士 使 虏 宋 /梅 尧 臣 持 节 共 知 过 碣 石 ,衔 芦 相 背 有 飞 鸿 。地 寒 狐 腋 著 不 暖 ,沙 阔 马 蹄 行 未 穷 。陇 上 牛 羊 冲 密 霰 ,帐 前 徒 御 立 酸 风 。归 时 莫 问 程 多 少 ,却 到 河 湟 杏 萼 红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持节(chí jié)的意思:指官员或军队中的领导者在充当使命的同时,能够坚守原则,不为个人私利而动摇。
地寒(dì hán)的意思:寒冷的地面,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飞鸿(fēi hóng)的意思:指雄鹰飞翔的姿态,形容才华出众、志向远大的人。
河湟(hé huáng)的意思:河湟是指黄河和湟水的合称,也用来比喻边疆地区。
狐腋(hú yè)的意思:形容人虚伪、阴险的样子。
碣石(jié shí)的意思:指古代用于标记地界的石碑,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立场。
陇上(lǒng shàng)的意思:指陇西地区,也可指陇西地区的人民。
马蹄(mǎ tí)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酸风(suān fēng)的意思:指人说话或行为中带有嘲讽、讽刺之意,使人感到尴尬或不舒服。
徒御(tú yù)的意思:白费力气,无法控制或驾驭。
衔芦(xián lú)的意思:指人们在重要场合或庄重场合时,以身体力行、言行举止谨慎慎重,不敢有丝毫马虎之态。
相背(xiāng bèi)的意思:指两个人或者两个事物在方向、目标、立场等方面完全相反或者相对立。
知过(zhī guò)的意思:指了解过去的错误或过失,并且能够改正并避免再犯。
- 翻译
- 手持符节共同度过碣石,背负芦苇的鸿雁展翅飞过。
寒冷之地狐狸皮袄也不够暖,广阔沙漠马蹄踏过无尽边际。
山岭上的牛羊冲入密集的雪粒,帐前的车夫在刺骨寒风中站立。
归途无需询问路程多远,只待回到河湟之地,那时杏花已红艳盛开。
- 注释
- 持节:手持符节,古代官员出行时携带的象征权力的信物。
碣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附近,这里代指北方边塞。
衔芦:鸿雁嘴中叼着芦苇,形容其迁徙时的情景。
陇上:泛指西北高原地区。
密霰:密集的雪珠,形容雪粒细小而密集。
帐前徒御:帐幕前的车夫或侍从。
酸风:形容寒风刺骨,令人感到酸痛。
河湟:古代地区名,包括黄河和湟水流域,今青海东部和甘肃南部一带。
杏萼红:杏花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王景彝学士使虏》。诗中描绘了王景彝出使虏地的情景,以自然环境的严寒和艰辛来烘托出使者的坚韧与勇气。首句“持节共知过碣石”表达了对使者任务艰巨的认同,暗示他将穿越险阻到达海边的碣石。次句“衔芦相背有飞鸿”运用了雁南飞的意象,象征着友人此行的孤寂与远方。
“地寒狐腋著不暖,沙阔马蹄行未穷”两句,通过写地面寒冷、狐狸皮衣也无法抵挡,以及广阔的沙漠使得马蹄不停歇,形象地刻画了边塞的恶劣气候和路途的遥远。接着,“陇上牛羊冲密霰,帐前徒御立酸风”描绘了使者在途中看到的景象,牛羊在暴风雪中挣扎,而他自己在帐外忍受刺骨寒风。
最后两句“归时莫问程多少,却到河湟杏萼红”,以春天的杏花盛开预示着使者归期的不确定,但表达了对归来时的美好期待。整首诗寓情于景,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展现了使者的豪迈与坚韧,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陈宗谕进叔晋接赴庆元添卒及乃弟泰来四首
谩说题舆乐,谁知忧国心。
城狐方伺隙,边马已如林。
去上缇屏最,行陈丹扆箴。
脂韦何足算,百炼是精金。
送刘无竞克逊司门赴召三首
吾郡称多士,君家总俊游。
仲方在间散,伯又袭编修。
道与时升陈,宾随去可留。
邮亭还祖饯,别意爽於秋。
挽制干二首
曾见端平进士评,邱君磊落榜中英。
忘形尔汝同年集,驰志伊吾即日行。
举子能谈真将略,元戎夸得好门生。
可怜书剑浑无用,才力如何与命争。
挽陈直学二首
领袖乡庠四十年,被书误是到华颠。
玉川大用不及试,东野古心常自鞭。
抱疢二诗知命语,遗骸怀偈小乘禅。
修文地下非公愿,生则当生兜率天。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