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
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
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
暗室(àn shì)的意思:指秘密、隐蔽的地方或情况。
不愧(bù kuì)的意思:表示符合预期,不辜负期望或名声。
不报(bù bào)的意思:不报指不报告、不通报。
初学(chū xué)的意思:初步学习或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或技能。
儿孙(ér sūn)的意思:指子孙后代,也比喻后代子孙。
感知(gǎn zhī)的意思:感知指的是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即察觉、领悟和理解事物的过程。
获全(huò quán)的意思:指得到完整的利益或结果。
梦寐(mèng mèi)的意思:梦寐是指在梦中或者在睡眠中的时候都在想着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未然(wèi rán)的意思:表示事情没有发生,还没有成为现实。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先祖(xiān zǔ)的意思:指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先父(xiān fù)的意思:指已故的父亲。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此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三)。这是一首反思个人生命历程与家族关系的诗篇。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先祖、先父的寿命,表达了对未能尽孝和个人学业未臻于至善的自责之情。
"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过父岂不愧,逮祖恐未然。"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寿命已经超过父亲和祖父时的复杂情感。在古代文化中,子女能够长寿超越父母是一种孝道的体现,但在这里,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自责之情,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得以保全而先人早逝,是一种不幸甚至是不仁。
"初学晚颇进,粗亦窥圣贤。常感知己恩,不报负我冤。" 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学业成就的不满和对知音(理解自己的朋友或同伴)的感激。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对于知识的追求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而未能达到圣贤的地步,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责。
"梦寐此心明,暗室如青天。无田与儿孙,未为无所传。"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梦中,自己的心志也是清明的,即便是在黑暗的房间里,也如同站在广阔的天空下。而末尾两句则是对自己没有田产可以传给子孙的一种无奈,但诗人认为这并不代表自己一生没有所追求和传承。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位老者对于个人生命、学业成就以及家族责任的深刻反思,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