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露梧边堕,流泉竹下鸣。
兴来忘宿疾,诗就总閒情。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静谧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幽。首句“秋宵群动息”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夜,万物皆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风景有馀清”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新与宁静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暗露梧边堕,流泉竹下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暗露”与“堕”、“流泉”与“鸣”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观,露珠在梧桐叶上轻轻落下,泉水在竹林间潺潺流淌,声音清脆悦耳,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兴来忘宿疾,诗就总閒情”表达了诗人因眼前的美景而激发的创作灵感,暂时忘记了日常的烦恼,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中,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最后,“此际衿如洗,忧思何处生”则是对心境的升华,此时此刻,诗人的心灵如同被洗涤过一般纯净,所有的忧愁与烦恼似乎都无处藏身,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清雅、超脱的艺术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