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居(ān jū)的意思:指人们安定地居住或安居乐业,生活安宁稳定。
罢相(bà xiāng)的意思:指撤销官职或解除职务。
传情(chuán qíng)的意思:通过言语、动作或其他方式表达情感。
吹尘(chuī chén)的意思:吹去尘土,比喻消除污秽、清除障碍物,使事情恢复本来面目。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端揆(duān kuí)的意思:端正、明察事理。
高世(gāo shì)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才华、有能力。
公论(gōng lùn)的意思:公开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公道(gōng dɑo)的意思:公平正义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揆地(kuí dì)的意思:形容极为熟悉或了解。
论比(lùn bǐ)的意思: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之间的比较,强调其差距或相对优劣。
入梦(rù mè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深深地留在梦中,使人难以忘怀。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世俗(shì sú)的意思:指世间的俗气、庸俗之事或人情世故。
退朝(tuì cháo)的意思:指皇帝或高官下朝,结束一天的政务工作。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闻说(wén shuō)的意思:听说;听闻
熙熙(xī xī)的意思:形容人多、热闹的样子。
燮理(xiè lǐ)的意思:燮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指的是合理、妥善地处理事物,使之达到协调、和谐的状态。
馨香(xī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令人愉悦。
争得(zhēng de)的意思:通过争取而获得某种东西或地位。
- 注释
- 搢绅:指士大夫。
公论:公众的意见或评价。
熙熙:形容繁荣兴盛。
燮理:调和治理。
罢相:辞职或免去宰相职务。
端揆: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圣人书:指儒家经典著作。
荀公:荀况,战国时期儒家学者。
馨香:比喻美德或声誉。
世俗疏:超脱于世俗之外。
吹尘:比喻世事纷扰。
入梦:进入梦境,引申为萦绕心头。
东山:代指隐居生活。
- 翻译
- 士大夫的公论相比如何,世间万物和谐有序之余。
从宰相职位暂时退下来,闲暇时阅读圣贤之书。
荀公的道德如同香气远扬,谢公的情操高尚超脱世俗。
听说尘世纷扰仍会入梦,怎能长久在东山悠然隐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至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古籍圣人的追念,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意境。
"搢绅公论比何如,万物熙熙燮理馀。" 这两句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天地间万物之盛况,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谐美好的一种赞叹。
"罢相暂游端揆地,退朝闲读圣人书。" 诗人在这里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一方面是在官场上淡泊名利(罢相),另一方面则是退隐后专心读圣人的书籍,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荀公道在馨香远,谢传情高世俗疏。"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哲人荀子和谢安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高洁品格和深邃学问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庸俗情感的超然态度。
"闻说吹尘还入梦,东山争得久安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所追求的那种精神境界的一种渴望,即希望能够在某个宁静之地长久安居,不受世俗纷扰的干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古代圣哲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情操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于超脱尘世、获得内心宁静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