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长多病后,心贵寡营中。
喜睡天成懒,扶筇世拟翁。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的《寿活残子》。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长寿的哲学思想。
首句“不惑君能否”,似乎在探讨人生中的疑惑与抉择,暗示着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接着,“时年与圣同”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达到与圣人相媲美的境界,体现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命长多病后,心贵寡营中。”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长寿与健康的看法,认为长寿并非仅仅依赖于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喜睡天成懒,扶筇世拟翁。”这里通过描述自己喜好睡眠、行动缓慢的状态,以及模仿老翁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明年丹药熟,行步快如风。”预示着诗人期待着某种神秘力量(可能是指炼丹术)的帮助,使自己能够拥有更加强健的身体,行动迅速如风。这既是对长寿的渴望,也蕴含着对精神与肉体双重提升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王邦畿对长寿、健康、内心平和以及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怨娥坠柳,离佩摇葓,霜讯南圃。
漫忆桥扉,倚竹袖寒日暮。
还问月中游,梦飞过、金风翠羽。
把残云、胜水万顷,暗熏冷麝凄苦。
渐浩渺、凌山高处。
秋澹无光,残照谁主。
露粟侵肌,夜约羽林轻误。
翦碎惜秋心,更肠断、珠尘藓路。
怕重阳,又催近、满城细雨。
翠被落红妆,流水腻香,犹共吴越。
十载江枫,冷霜波成缬。
灯院静、凉花乍翦,桂园深、幽香旋折。
醉云吹散,晚树细蝉,时替离歌咽。
长亭曾送客,为偷赋、锦雁留别。
泪接孤城,渺平芜烟阔。
半菱镜、青门重售,采香堤、秋兰共结。
故人憔悴,远梦越来溪畔月。
空江浪阔。
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
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
湘烟暮合。
□尘袜、凌波半涉。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
樊姊玉奴恨,小细疏唇,洗妆轻怯。
汜人最苦,粉痕深、几重愁靥。
花隘香浓,猛熏透、霜绡细摺。
倚瑶台,十二金钱晕半掐。
峭石帆收,归期差,林沼年销红碧。
渔蓑樵笠畔,买佳邻翻盖,浣花新宅。
地凿桃阴,天澄藻镜,聊与渔郎分席。
沧波耕不碎,似蓝田初种,翠烟生璧。
料情属新莲,梦惊春草,断桥相识。
平生江海客。
秀怀抱、云锦当秋织。
任岁晚、陶篱菊暗,逋冢梅荒,总输玉井尝甘液。
忍弃红香叶。
集楚裳、西风催著。
正明月、秋无极。
归隐何处,门外垂杨天窄。
放船五湖夜色。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江头何处带春归。
玉川迷。
路东西。
一雁不飞、雪压冻云低。
十里黄昏成晓色,竹根篱。
分流水、过翠微。
带书傍月自锄畦。
苦吟诗。
生鬓丝。
半黄烟雨,翠禽语、似说相思。
惆怅孤山、花尽草离离。
半幅寒香家住远,小帘垂。
玉人误、听马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