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桂好虽留隐,岭上云多肯寄人。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胡 氏 迟 客 亭 观 诗 宋 /宋 祁 石 磴 松 蹊 自 不 尘 ,亭 名 迟 客 客 回 轮 。山 中 桂 好 虽 留 隐 ,岭 上 云 多 肯 寄 人 。梦 草 数 残 康 乐 夜 ,禊 杯 閒 记 永 和 春 。共 游 弭 盖 争 摛 藻 ,剩 破 林 烟 炙 翠 筠 。
- 注释
- 石磴:石阶。
松蹊:松针覆盖的小径。
自不尘:自然干净无尘。
迟客:迎接迟到的客人。
客回轮:客人归来时换车轮。
桂好:桂花之美。
留隐:隐居。
岭上云多:岭上的云雾多。
肯寄人:愿意赠予人。
梦草数残:梦中草木凋零。
康乐夜:康乐年间(南朝时期)的夜晚。
禊杯:修禊节的酒杯。
永和春:永和年间(东晋时期)的春天。
共游:一起游览。
弭盖:驾车。
摛藻:施展文采。
剩破林烟:打破林间的寂静。
炙翠筠:烧烤翠竹。
- 翻译
- 石阶小径铺满松针,自然洁净无尘埃,亭子的名字唤作‘迟客’,等待着归来的客人更换车轮。
山中的桂花虽然美好,但即使留下隐居,岭上的云雾却不愿赠予他人。
在康乐夜晚的梦境中,草木凋零,我们仍记得那永和春天的修禊宴饮。
一同游览时,我们驾车竞相施展文采,林间的烟雾也似乎被我们的热情烤得翠绿如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亭子,亭名为“迟客亭”,取意于吸引游人驻足。开篇“石磴松蹊自不尘”写出了亭子的自然景观,岩石间长满了苔藓,没有半点尘埃,显得异常清新。
紧接着,“亭名迟客客回轮”表达了诗人对这处亭子名字的赞赏,以及它吸引游人的能力。这里的“客回轮”形象地描绘了游人在此流连忘返的情景。
“山中桂好虽留隐,岭上云多肯寄人”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的美丽和深远之意。桂花代表高洁,这里用以比喻诗人希望自己的品格如同这桂花一般,即便是在隐秘之处也不失其芬芳。而“岭上云多肯寄人”则表达了山中云雾丰富,能够托载诗人的心绪。
接下来的“梦草数残康乐夜,禊杯閒记永和春”两句,是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梦草数残”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植物,也有可能是借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残缺。而“康乐夜”则是对过去安宁欢愉夜晚的回忆。紧接着,“禊杯閒记永和春”中,“禊杯”通常指的是古代清明时节饮用的酒,诗人通过这种方式纪念着过往美好的时光。
最后两句“共游弭盖争摛藻,剩破林烟炙翠筠”,则是对与朋友共同游历的回忆。这里的“弭盖”指的是山谷间的亭台,“争摛藻”则是在描述这些亭子之间竞相修建的情况。最后一句中的“剩破林烟”描绘了残留在破败林木间的烟雾,而“炙翠筠”则是对自然景色中某种植物的生动写照,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柔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以及人间情感的深切体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卯上御门赐百官端午宴纪事十二韵
中天逢令节,圣主正当阳。
洁体兰汤蚤,垂衣彩缕长。
内臣传警跸,午宴集衿裳。
云自丹霄紫,风来金殿香。
龙飞方利见,雀跃喜相将。
仙乐伶官奏,霓旗羽士扬。
□传薄皂绿,糕拌凌阴霜。
既沐上方泽,还赓下济光。
□□欣在藻,梧凤失依冈。
共指升恒永,为深晦昃防。
□山歌乐只,天保祝无疆。
赐裤卑刘汉,献身企李唐。
□与□□饱,何以慰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