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澄虚阁》
《澄虚阁》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箘圃隔嚣纷闲来练裙

槛边生静意,水底见微云。

斜照回晴景,幽芳袭薄薰。

主人赋咏不减沈休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减(bù jiǎn)的意思:不减表示数量或程度没有减少,保持不变。

赋咏(fù yǒng)的意思:赋咏是指用诗文或歌颂的方式来赞美或赞扬某人或某物。

见微(jiàn wēi)的意思: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察觉到微小的变化。

静意(jìng yì)的意思:安静地思考、沉思;心境宁静、淡泊。

练裙(liàn qún)的意思:指女子在家中练习舞蹈时穿着的裙子。比喻学习艺术或技能的初级阶段。

闲来(xián lái)的意思:指无所事事,没有事情可做。

嚣纷(xiāo fēn)的意思:形容声音喧嚣、纷乱。

斜照(xié zhào)的意思:指太阳斜照的光线,比喻事物的光辉已经衰落,或者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佳。

幽芳(yōu fāng)的意思:指花草在幽静的环境中散发出的香气。也比喻文采、才情等在幽静的环境中得以充分展现。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注释
箘圃:竹林园。
嚣纷:尘嚣。
闲来:空闲时。
衣练裙:素衣长裙。
槛边:栏杆旁。
静意:宁静的心绪。
微云:淡淡云影。
斜照:夕阳余晖。
晴景:明亮的景色。
幽芳:清新的花香。
薄薰:轻轻飘散。
主人:这里的主人。
赋咏:吟诗作赋。
沈休文:沈约,南朝文学家。
翻译
竹林园中远离尘嚣,空闲时身着素衣长裙。
栏杆旁滋生出宁静的心绪,池水中倒映着淡淡的云影。
夕阳余晖带来明亮的景色,清新的花香轻轻飘散。
主人常在这里吟诗作赋,才情不逊于沈约沈休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澄虚阁》,描绘了澄虚阁周围的宁静与雅致。首句"箘圃隔嚣纷"以竹林园圃象征远离尘世的喧嚣,展现出清静的环境。"闲来衣练裙"则写出诗人在此时的闲适心情,如穿着素净衣物,享受这份难得的安宁。

"槛边生静意"进一步强调了阁边栏杆处的静谧,仿佛连心境也变得恬淡。"水底见微云"通过倒影在水面的云彩,增添了空间的深远感和空灵之美。"斜照回晴景"描述夕阳余晖洒落,景色转为明亮,给整个画面带来生机。

"幽芳袭薄薰"写的是淡淡的花香飘散,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最后两句"主人多赋咏,不减沈休文",诗人赞美阁主在此地常常吟诗作赋,其才华可与南朝文学大家沈约相媲美,表达了对澄虚阁主人文才的赞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澄虚阁的清幽环境和主人的文人风雅,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修养的推崇。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季夏携儿子游粤秀山,跻山响楼,谒三君祠,登天海澄清阁,遂入学海堂之启秀楼小憩赋诗

怡趁春光好,扶筇绝顶行。

江山入图画,天海快澄清。

百粤此雄镇,三君垂大名。

茫茫怀古意,俯仰有馀情。

(0)

戊子四月蒙恩嘉奖建坊适大孙率曾孙航海来梧,赋诗志喜

重叠佳音乐不支,频传飞电到天涯。

受恩垂老惭非分,为善无多贵及时。

薄海一家逢运会,同堂五世快期颐。

南交正喜歌丰稔,好趁清和进酒卮。

(0)

梦醒闻鸡

万籁沈沈户不开,一帘花影月分来。

鸡声且莫勤催晓,恐有辽西梦未回。

(0)

吴下卖花词三首·其三茉莉花

宝珠万颗夜生光,彩线穿残指甲香。

邻女不知争战苦,声声犹唱小南强。

(0)

冬至午后余与吴弟登爱菊亭后塔薄暮唤舟渡湖至江滨品茶而归·其二

游山已倦夕阳斜,唤渡邛须兴尚赊。

一叶扁舟聊拍桨,三间矮屋试烹茶。

欲酬茗价囊如洗,归认沙堤路不差。

犹忆故乡风景好,五峰相对是吾家。

(0)

闻省中急变

旧兵撤尽练新兵,纪律纷纷事变更。

广募虎狼归槛柙,错将蜂虿作干城。

长官岂必头颅好,隐患已从肘腋生。

强国如此真妙法,火鎗先试武元衡。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