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论语绝句·其三十二》
《论语绝句·其三十二》全文
宋 / 张九成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闻之感亦深。

三月遂忘于肉味,谁知千古遇知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遇知(yù zhī)的意思:遇到有智慧的人并从他们那里获取知识和经验。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注释
箾韶:古代的一种宫廷音乐,象征着高雅和深远。
深寓:深深蕴含。
舜之心:舜帝的心意或理想。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感亦深:感触也非常深。
三月:三个月。
遂忘:完全忘记。
肉味:指日常生活的享受,这里比喻世俗的快乐。
千古:千秋万代。
遇知音:遇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翻译
箫韶音乐深藏舜帝的思想情感,孔子听到后感触也非常深。
三个月都忘记了肉的美味,谁能想到千百年后遇到知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论语绝句(其三十二)》。诗中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能理解自己心意的人的珍视。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闻之感亦深。" 这两句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孔子的仁心与智慧,如同古代圣君尧舜的心灵深处一样深邃。"夫子" 指的是孔子,而"感亦深"则表明孔子对于能够理解他思想的人怀有深厚的情感。

"三月遂忘于肉味,谁知千古遇知音。" 这两句诗意在表达孔子对于真正能与之心灵相通的人的珍惜。"三月" 在这里象征着长久的时间,而"忘于肉味"则是说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被遗忘了,形容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远超物质享受。最后一句"谁知千古遇知音" 强调了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能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儒家经典《论语》的崇敬,也透露了诗人对于精神交流与心灵相通的渴望。

作者介绍

张九成
朝代:宋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猜你喜欢

八月十九日,城东辟喧,孤坐书怀

始生值高秋,久客感流年。

眷兹琳宇閟,瞰彼沧海壖。

雾畜朝雨泄,云泛暑风还。

避人非绝俗,淹病实妨贤。

昉膺良辰会,适使中情宣。

静能驱百虑,生已慕孤鶱。

焚香礼碧草,种玉思蓝田。

焉得青鸟使,驰归王母边。

(0)

柳枝词二首·其一

尊前不弃小腰身,争欲搀先上舞茵。

多谢东风好抬举,尽情分付画眉人。

(0)

题画

笔墨生幽思,山居春日长。

独谣桥上路,亦自惜年芳。

(0)

梅花十绝·其十

树老苔衣厚,花稀春事迟。

为缘生驿路,都是折残枝。

(0)

题梧桐宫六逸堂

龙化青林水满溪,昔人曾此寄幽栖。

高情不负杯中物,烂醉何妨日似泥?

富贵到头蕉下鹿,光阴过眼瓮中鸡。

当时不尽风流兴,付与山莺尽意啼。

(0)

月轩,为张令赋

思亲对月清宵坐,了却公家事可知。

白发已无重见日,清光还有再圆时。

叶间零露皆成泪,窗外栖乌总是悲。

大孝终身俱有慕,不辞为赋蓼莪诗。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