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广 陵 开 元 寺 阁 上 作 唐 /罗 隐 满 槛 山 川 漾 落 晖 ,槛 前 前 事 去 如 飞 。云 中 鸡 犬 刘 安 过 ,月 里 笙 歌 炀 帝 归 。江 蹙 海 门 帆 散 去 ,地 吞 淮 口 树 相 依 。红 楼 翠 幕 知 多 少 ,长 向 东 风 有 是 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翠幕(cuì mù)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如画。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红楼(hóng lóu)的意思:红楼是指华丽而豪华的宫殿或府邸,也用来比喻富丽堂皇的生活环境或场所。
落晖(luò huī)的意思:太阳落下山头,天色渐暗。
前事(qián shì)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并且已经过去的事情。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相依(xiāng yī)的意思:相互依赖,互相关联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 注释
- 满槛:栏杆。
漾落晖:倒映落日余晖。
去如飞:迅速消逝。
云中:虚无飘渺的空中。
鸡犬:比喻日常生活的景象。
刘安过:典故,指神仙刘安。
月里:月亮中。
炀帝归:隋炀帝,比喻过往的繁华。
蹙:涌动。
帆散去:船只渐行渐远。
地吞淮口:地面吞没淮河口。
树相依:树木相互依靠。
红楼翠幕:华丽的楼阁和帷幕。
知多少:难以计数。
东风:春风。
是非:世间的是非纷争。
- 翻译
- 栏杆外的山水倒映着落日余晖,过去的时光迅速消逝。
像刘安在云中见到的鸡犬,或如隋炀帝在月宫中听见的笙歌,都已远去。
江水涌动,海门处船只渐行渐远,地面吞没了淮河口的树木,它们相互依靠。
有多少红楼翠幕隐藏其中,长久以来,它们在东风中见证着世间的纷扰是非。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替的深刻感慨。开篇“满槛山川漾落晖”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槛前前事去如飞”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迅速流逝的感慨。
诗人随后提到“云中鸡犬刘安过”,这里通过引用古代名将刘备在白帝城遇仙人的故事,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紧接着的“月里笙歌炀帝归”则是借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乐器——笙,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之情。
下片“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描绘了一幅江河入海的壮观景象,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随后“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则转而深沉,通过对红楼翠幕的提问,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事件、人生得失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语言丰富,意境悠远,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透露出了他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故大学士陕甘总督三等忠勤伯黄廷桂
西陲用兵时,军需信要务。
统勋既罢斥,特用就熟路。
擘画实尽劳,诸事皆弗误。
而以民为重,从不加征赋。
遇灾仍赈恤,入告直陈故。
可比主吏萧,关中勤供输。
以此论功勋,章服锡异数。
为政颇尚严,赫赫名久著。
然而公无私,任劳任怨素。
两朝所造就,似此诚罕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