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吊陈宫》
《吊陈宫》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三阁风流地,春来碧草浓。

可怜灵谷寺,犹有景阳钟。

铁锁沉江尽,雕戈绕殿重。

君王曾有计,深井芙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草(bì cǎo)的意思:形容草地绿得非常鲜艳。

雕戈(diāo gē)的意思:雕戈是指雕刻精美的戈,比喻文武兼备,才华出众。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景阳(jǐng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升起时的光景,形容景色明亮、美丽。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灵谷(líng gǔ)的意思:指人的头脑聪明敏捷,思维敏锐。

三阁(sān gé)的意思:指官员聚集在一起商议政务的场所。

深井(shēn jǐng)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景阳钟(jǐng yáng zhōng)的意思:指人的声音高亢激昂,宏亮有力。

鉴赏

这首诗《吊陈宫》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描绘陈宫的景象,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追思。

首句“三阁风流地”,点出陈宫昔日的繁华与风雅,暗示这里曾是帝王贵族的游乐之地。接着,“春来碧草浓”一句,以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衬出陈宫如今的荒凉与衰败,碧草虽浓,却掩盖不住历史的沧桑。

“可怜灵谷寺,犹有景阳钟”两句,将目光转向附近的灵谷寺,对比之下,陈宫的钟声似乎更加凄凉,它在提醒着后人,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往云烟。这里的“景阳钟”可能暗指陈宫的钟声,与南朝陈国的景阳宫相呼应,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铁锁沉江尽,雕戈绕殿重”描绘了陈宫的破败景象,铁锁沉入江底,象征着权力的消逝;而殿前的雕戈环绕,既是对陈宫昔日军事力量的回忆,也暗示着权力更迭后的动荡与不安。

最后,“君王曾有计,深井抱芙蓉”一句,以深井中的芙蓉比喻陈宫的君王,他们曾有过雄心壮志,试图通过深井中的芙蓉(可能象征着美好的理想或计划)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最终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权力兴衰以及理想破灭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送贵溪彭伯时教授之高州蒙古学

都门柳色绿纷纷,惆怅南园此送君。

䫈海驿程须给传,国朝字学要同文。

鼓来野庙迷蛮鬼,火燎山田落瘴云。

藉有槟榔与藤酒,冷官聊复送朝曛。

(0)

病起偶题

阅世悠悠八十馀,此身天地一蘧庐。

季鹰只爱生前酒,司马空留后世书。

野散未归鸣泽雁,水烦徒噞在渊鱼。

可堪濩落风尘里,两鬓霜毛顿觉疏。

(0)

圜丘礼成改直翰林策书告庙祝版·其一

捧册先期吁太宫,圣孙翼翼孝心同。

霓旌晓绚香舆日,鹤驾晴薰仗外风。

一代皇猷昭黼黻,万年宝历卜濛鸿。

舞阶行见干戈戢,并在穹祇叶相中。

(0)

送绝宗继讲师住大雄寺

大展三衣古道场,真人高拱殿中央。

曼陀雨散天花落,薰陆烟生石乳香。

纚纚风雷飞讲舌,耽耽龙象绕禅床。

师行不废宗雷社,会觅篮舆到上方。

(0)

七月望对月

新秋月色初圆夜,远客楼中独坐时。

却数只惊身老大,相看聊与影栖迟。

神仙宫阙开三岛,牛女星河淡两旗。

不是吴刚频伐树,西风应长出轮枝。

(0)

九月八日陪危太朴偕梁九思游城南三学寺万寿寺·其一

南城多佛刹,结构自辽金。

傍舍遗民在,残碑好事寻。

雨苔尘壁暗,风叶石床深。

一饭蒲团了,萧萧钟磬音。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