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其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荷花为题,通过对比“菡萏”与“芙蓉”,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独特美的欣赏和赞美。
“但教为菡萏,不愿作芙蓉。”这两句诗首先点明了诗人的选择,他愿意成为荷花中的“菡萏”,而不是普通的“芙蓉”。这里,“菡萏”指的是荷花的花苞阶段,还未完全绽放;而“芙蓉”则是指已经完全开放的荷花。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他对荷花在未完全绽放时那种含蓄、内敛之美的偏爱。
接下来的两句“菡萏未开好,含葩似阿侬。”进一步描绘了荷花在花苞阶段的美丽。这里的“含葩”是指荷花含苞待放的状态,诗人将其比作“阿侬”,可能是指一个可爱、娇羞的少女形象,以此来比喻荷花在未完全绽放时的娇嫩、含蓄之美。这种比喻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也赋予了它一种生命感和情感色彩,使得荷花的形象更加鲜活、动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荷花不同阶段美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融入,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诗人通过“菡萏”这一意象,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初始阶段美好、纯净状态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承天寺偶成
人间热恼正匆匆,才入山门便不同。
云板声中僧出定,月台影里佛观空。
堂阴岑寂常如夜,殿角清凉不见风。
才得浮云閒半日,明朝马迹又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