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二十四首·其二十二》
《偈颂二十四首·其二十二》全文
宋 / 释智愚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熙熙然如春台且道承谁恩力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台(chūn tái)的意思:指春天的台子,用来比喻春天美好的景色或时光。

恩力(ēn lì)的意思:指亲切厚道,对他人有很深的恩情和力量。

且道(qiě dào)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现象的疑问或不解。

然如(rán rú)的意思:表示事物的自然状态或情况如同所描述的一样。

日入(rì rù)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了。也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终结或者事情的结束。

日出(rì chū)的意思: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代表新的一天开始。

熙熙(xī xī)的意思:形容人多、热闹的样子。

登春台(dēng chūn tái)的意思:指登上高处,远眺春天的景色,比喻有远大抱负,志向高远。

如登春台(rú dēng chūn tái)的意思:形容心情愉悦、喜悦如登上春天的高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rì chū ér zuò, rì rù ér xī)的意思:指按照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来安排工作和休息,合理安排时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偈颂二十四首》中的第二十二首。它以简朴的语言描绘了农耕生活日常的节奏,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恩之情。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直接描述了古人顺应自然规律,早出晚归的农耕劳作,体现了勤劳与质朴的生活态度。"熙熙然如登春台",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完成一天辛勤劳动后,身心愉悦,如同登上春天的舞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且道承谁恩力",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暗示着这种和谐安宁的生活背后,其实是大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艰辛付出。整首诗寓含了对自然、劳动和生活的深深敬意,以及对恩惠的感激之情。

作者介绍

释智愚
朝代:宋   号:虚堂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生辰:1185年—1269年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猜你喜欢

次韵思禹题方竹

不改平生岁寒操,近来随世解方圆。

知君出异惊群听,显我寻常是一偏。

但见苍官遭宠锡,那知青士亦超迁。

水花院落春风晚,庭种连蕉怪石前。

(0)

赠僧

攲枕无人梦自惊,回廊广殿午风清。

已浮春露浇诗胆,更炷水沉熏道情。

忧患撼床闻蚁斗,功名殷鬓作蚊声。

欲依净社陪香火,僻处安排折脚铛。

(0)

朱世英守临川新开轩而轩有槐高数尺因名之作此

圣朝贤佐蔚如林,天独于君著意深。

喜气欲传黄阁信,夏窗先露绿槐阴。

望云匆起怀亲念,隐几难忘济世心。

他日此轩成故事,壁间应载野僧吟。

(0)

赠吴山人

已得希夷旨趣深,平生踪迹任浮沉。

壶中景待和烟卧,海上山须带鹤寻。

月里一枝慵举手,人间万事肯关心。

出尘风骨凭谁识,且枕焦桐混世吟。

(0)

次韵无代送僧归吴

春掠湓江绿染眸,多情还解向东流。

故应夜梦清苍胜,欲趁春光烂熳游。

饱学尚嗟心未死,痛吟已觉鬓先秋。

何当一棹华亭上,闲唱波寒月满舟。

(0)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

三世如来尊顶法,覆藏深密碧螺寒。

通身是眼自不见,擘面出头窥更难。

四义仅能分肉髻,八还终恐隔花冠。

争如劈佛丹霞手,揭露从教觌体看。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