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记明僧绍,碑传江总持。
阶前双杏树,曾见劫灰时。
这首诗描绘了栖霞寺的宁静与历史的深邃。首句“宅记明僧绍,碑传江总持”以“明僧绍”和“江总持”的故事开篇,暗示了栖霞寺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接着,“凄凉自人代,窈窕隐山茨”两句,通过“凄凉”和“窈窕”这样的形容词,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明月千岩宿,松风万壑垂”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明月照亮千岩万壑,松林间的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音。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宁静。最后,“阶前双杏树,曾见劫灰时”以双杏树为载体,回溯历史,暗示这棵古老的树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迭,其背后蕴含的是对时间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栖霞寺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时间、历史与人类情感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我闻当年范少伯,兴越废吴建奇策。
功成不屑像范金,抽身竟作烟波客。
至今踪迹尚流传,十里蠡湖连笠泽。
我来湖上一徘徊,无限悲怀触绪来。
古来多少功名士,烹狗藏弓良可哀。
蠡也超然见几作,轻舟荡漾胸襟开。
越王旧殿今何在,带水盈盈名不改。
何缘但说陶朱公,不将此意传千载。
汉初匈奴雄北边,边城蹂践何萧然。
岁岁金缯输罽帐,年年烽火照甘泉。
武皇愤怒按剑起,诏遣将军击骄子。
陇西壮士出玉门,幽冀精兵度辽水。
辽水风涛骇阵云,燕山雨雪杂兵氛。
河南昔日驻代马,塞北今朝屯汉军。
军中严鼓催军发,阵前突骑争驰突。
饮马悬愁瀚海乾,弯弓已射旄头没。
喧喧将士剧风雷,惴惴匈奴若死灰。
单于夜半冒围去,校尉平明逐敌回。
收兵反旆休沙漠,三军歌舞从军乐。
腰下金刀尚血流,帐外旃裘俱面缚。
捷书骆驿入咸阳,凯乐铿鍧朝未央。
肘后何须列侯印,殿前愿奉万年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