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我邠宇,衍我宗禋。嗟狄之人,敢乘以奸。
彼岨矣岐,将遂于迁。既有我土,勿戕我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右所作的《广琴操十首》中的第六首《岐山操》,通过诗文表达了对岐山及其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家族延续以及社会稳定的深刻思考。
首句“自邰有家,于夏之先”点明了岐山的历史地位,追溯到远古时期,与夏朝的起源相联系,暗示了岐山在中华文明早期的重要角色。接下来的“克承勿怠,瓜瓞绵绵”表达了对后世子孙继承先人事业、保持家族繁盛的期望,寓意着家族的延续与繁荣。
“开我邠宇,衍我宗禋”进一步强调了开拓家园、传承祭祖文化的重要性,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然而,“嗟狄之人,敢乘以奸”则揭示了外敌入侵的威胁,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遭受侵害的担忧。
“彼岨矣岐,将遂于迁”描绘了岐山的险峻地形,预示着可能的迁移或流离失所的命运,暗含了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最后,“既有我土,勿戕我民”表达了对保护土地和人民安全的强烈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兼具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问讯柳溪,溪上柳容,胡为带埃。
叹阳春陡变,孰为披拂,赏音难遇,谁与徘徊。
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径垂条岂偶哉。
休摇荡,且深根宁极,免俗人猜。何妨傍竹依梅。
待青眼春回一笑开。
尽攀丝弄叶,效颦施黛,笼鞯拂帽,藉荫传杯。
未碍飞绵,一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
天难问,便陶门汉苑,一任安排。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
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
落花流水仍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池上木芙蓉,晓寒摧折之。
绿叶未尽彫,红芳已先萎。
空得拒霜名,憔悴不自持。
人生亦如此,荣盛须及时。
少壮不久留,老疾仍相随。
腾腾当任运,惨惨徒自悲。
万古同有尽,华颠无再缁。
及今幸强健,不乐将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