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候前障,白烟眇林端。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时(ān shí)的意思: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安定、平安无事。
不佳(bù jiā)的意思:不好,不理想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后土(hòu tǔ)的意思:指皇帝或君主的尊称。
景物(jǐng wù)的意思:指自然景物或人工构筑物。
惊湍(jīng t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引申为形势危急或事态紧张。
盘桓(pán huán)的意思:形容人在某个地方停留、逗留不去。
贫悴(pín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贫困、疾病等原因而非常憔悴。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守道(shǒu dào)的意思:遵守正道,坚守原则。
未已(wèi yǐ)的意思:未已表示事情尚未发生或已经结束。
物役(wù yì)的意思:物役指的是物品的使用和维护。在成语中,物指物品,役指使用和维护。
无物(wú wù)的意思:没有任何东西或物质存在
萧瑟(xiāo sè)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景象荒凉。
翳然(yì rán)的意思:形容景物昏暗或心情阴郁
雨意(yǔ yì)的意思:雨天的意境或情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起床面对雨景的情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句“晨起候前障,白烟眇林端”,描绘了清晨初醒,等待着前方屏障般的景象,远处林梢间隐约可见的白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雨意方未已,后土何时乾”两句,表达了对连绵不绝雨水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大地的湿润与生机。
“倚竹听萧瑟,俯涧闻惊湍”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体验,诗人倚靠在竹子旁,倾听竹叶随风轻摇的声音,俯视山涧中水流急湍,动静结合,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然而,“景物岂不佳,所嗟岁已阑”一句,转折点出现,尽管眼前的景色美好,但诗人却因季节的更迭而感到一丝遗憾,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守道无物役,安时且盘桓。翳然陶兹理,贫悴非所叹”表达了诗人坚守道义,不为外物所动,顺应时序,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他以陶渊明为榜样,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将贫寒与困顿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叹息的对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