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女子的愁绪与哀伤,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首句“织病缲愁未解欢”,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女子内心的愁苦比作无法解开的疾病,暗示着她内心的痛苦深重且难以排遣。同时,“未解欢”三字则表达了她渴望解脱、追求快乐的愿望,但现实却让她感到无力和绝望。
次句“秋肌不检五更寒”,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秋夜中的身体感受。这里的“秋肌”指的是女子的身体,而“不检五更寒”则说明即使是在寒冷的夜晚,她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暗示了她内心的脆弱与无助。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寒冷与女子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强化了她情感的深度。
接下来的“是谁消得无明泪”,直接点出了女子的泪水,这泪水是无意识地流出,没有明确的原因,只是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释放。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在表现,也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某种不可言说的痛苦的承受。
最后一句“堕粉零脂湿牡丹”,以牡丹花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眼泪如同花瓣般落下,沾湿了牡丹,象征着她的泪水不仅湿润了自己的心,也影响了周围的世界。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泪水可能带有一种净化或疗愈的力量,尽管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但却真实地存在于她的情感世界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子在秋夜中面对内心愁苦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她对快乐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南村散赈图为山阳尉题
河流东来不可当,忆昨鱼鳖升君堂。
官卑方摄丞簿尉,天险欲合江淮黄。
河流决城已旬日,散赈遂呼尉官出。
尉官耳聋年六十,验票呼人百无失。
大者屋角狂狐奔,小者树底饥鹰蹲。
头颠颈缩三日饿,共盼赈粟来空村。
持瓢举釜复携斗,已见千人立沙阜。
黄衫小吏足不停,村后村前更招手。
深泥没髁无肩舆,尉来村北跨一驴。
行筹散尽整鞭去,不遣索米来豪胥。
淮阴太守知君绩,早晚台端奏贤迹。
君今所补非寸尺,不见遗黎活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