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灵颂》
《五灵颂》全文
汉 / 蔡邕   形式: 四言诗

大梁乘精,白虎用生。思睿信立,绕于垣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虎(bái hǔ)的意思:指人的脾气凶猛、暴躁,形容人凶恶狠毒。

大梁(dà liáng)的意思:指房屋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主梁,比喻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诗出自汉代诗人蔡邕的《五灵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天地自然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大梁乘精,白虎用生。”开篇即以“大梁”和“白虎”为象征,大梁代表了天上的星辰,白虎则是四灵之一,象征着力量与守护。这两句描绘了宇宙间的精气神韵,以及生命之源的生生不息。

“思睿信立,绕于垣坰。”“思睿”意味着深思熟虑与智慧,“信立”则强调了诚信与坚定。这两句表达了在思考与行动中,智慧与诚信的重要性。而“绕于垣坰”,垣坰指的是城墙之外的广阔大地,暗示了这些理念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以实践与传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对宇宙自然、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与赞美,体现了汉代文人对于和谐共生、智慧与诚信的追求。

作者介绍
蔡邕

蔡邕
朝代:汉   字:伯喈   籍贯: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生辰:公元133年-公元192年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遭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
猜你喜欢

怀人四首·其四蒿庵

凄馨哀艳比江迟,惨绿年华黄绢词。

学道耆颜哀乐淡,依然泪湿落花诗。

(0)

晓色

晓色朦胧紫气新,初怀高枕自为春。

眼前太古深山境,意表朱霞白鹤人。

年异师丹全忘事,蜕留徐甲已无身。

不关参悟存公案,一念清安觉最真。

(0)

雪夜寄潜楼

相思徒抱千回意,契阔曾无一纸书。

深语恐妨忧国病,漫言还苦致情疏。

颠风挟海为呼啸,密雪穿帷废扫除。

此际忍寒愁不寐,知君北望更踌躇。

(0)

题戴文节公湖天清晓图

画家正宗称四王,导源董巨承悦黄。

从风蔚起纷百辈,谁欤殿者戴侍郎。

侍郎觥觥表节义,托兴丹青特馀事。

云龙上下邵许曾,锁院风流后难继。

家住钱塘山水绝,尽化烟云为笔墨。

幽人怀抱非世间,爱摹清晓湖天色。

南北沉沉横两峰,落月未落闻疏钟。

云鬟不动睡初起,愁绝西子难为容。

古来能手各争席,秀韵天成公第一。

沆瀣吸取黄鹤仙,山林独往营邱笔。

卷中云物皆依旧,可惜灵区蒙海臭。

忠魂应自恋清晖,华表堪悲朱鸟咮。

故家乔木迹未芜,清泠有砚今在无。

但应模糊灭闻见,夜山继绘高尚书。

(0)

夏五月与愔仲同年北游过天津主瀹老浪公两家浪公一夕梦至一处层楼复阁琳琅满架一老人以所书楼额视之首尾为五楼二字中覆以纸问浪公曰试射何字曰当是凤字老人微哂曰君知五凤楼耳揭视乃岳字也浪公既志之爱其名属予归请太夫人书之因题长句于后邀愔仲同作且视瀹老

插天嵯峨起寸地,隐然不平为何事。

浪迹七年江海人,心芒一片春坊字。

名山学道望久绝,射虎残年傥可致。

干公鱼壳为小鲜,益阳烹狗真异味。

平生四海胡开州,悲来同作汗漫游。

天门昼开詄荡荡,侧足不得三日留。

违天之血可为碧,违人万口嗔何求。

高曾祖父服食地,今来姓字愁探喉。

天下贤豪惟二李,安邱复壁恩难酬。

髯也穷愁天地窄,浪公意气幽并秋。

君梦仙人示神翰,大书五岳悬高楼。

庄严百级出弹指,莲花日观云交浮。

满堂丹翠扫不去,暂居一日真忘忧。

邓楼卑凡不足道,汉武真形仍画稿。

高怀恢宕移我情,梁月梦君颜色好。

我居南山多白云,劳人夜梦空纷纭。

山中黄石何齿齿,旷世难逢沧海君。

(0)

散原先生来湖上次日蒿老亦至遂同游虎跑泉

二老经岁别,世乱积幽疢。

相逢在名山,一笑乃至矧。

霜姿不改度,取證寒泉影。

山光秋正浓,高树沃丹顶。

涧流自磬钟,激翠上襟领。

虚堂倚悬崖,削铁石骨整。

岚气浮长廊,清寒入瓯茗。

还寻济公塔,灵迹仰昭炯。

为齐涂割观,遂壹冤亲等。

褊心不能回,学道愧无忍。

适野情暂移,随杖坐忘暝。

依然广长舌,送客溪声冷。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