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罅月欲落,窗间酒正醒。
众鸟方在梦,谁念尔劳形?
斑竹(bān zhú)的意思:指有斑纹的竹子,比喻人的品质或能力有所不同。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后夜(hòu yè)的意思:指深夜、夜晚的后半段时间。
酒正(jiǔ zhèng)的意思:酒劲正好,表示酒劲适中,喝得正合适。
劳形(láo xíng)的意思:过度劳累,使身体疲惫。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山亭(shān tíng)的意思:山亭是指山上的亭子,比喻隐居的地方或独处的环境。
岘山(xiàn shān)的意思:指高山或险峻的山岭。也用来形容事物高耸、险峻。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清明时节的静谧与凄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后夜入清明”,点明时间背景,清明之夜,月色朦胧,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接着“游人何处听?”一句,以问句形式引出对游人的探寻,仿佛在询问这静谧之夜,是否有游人在此倾听自然的声音,或是内心深处的呼唤。
“花残斑竹庙,雨歇岘山亭”两句,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斑竹庙前的花朵已凋零,岘山亭边的雨水也已停歇,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含了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感慨。
“树罅月欲落,窗间酒正醒”则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寂静与个人内心的清醒。月亮即将隐没于树梢之间,而室内的人却刚刚从酒醉中醒来,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众鸟方在梦,谁念尔劳形?”以众鸟还在梦乡为喻,反衬出诗人对劳碌人生的反思。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只有诗人独自思考,或许在感叹人生如梦,劳形于世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